笔趣阁 > 博弈初唐 > 4、叛乱平息

4、叛乱平息


说到杨玄感,笔者还得先简单交待一下他的父亲杨素与叔父杨约那两位先生。

        杨素文武全才,于隋文帝杨坚在位时即官封右仆射,是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当年,杨广还是晋王身份时,为了排除异己,顺利夺取太子大位,他深知除了父皇与母后外,杨素那位重量级人物也非常重要,务必将他拉拢,方可顺利实现这一野心,于是令心腹宇文述负责操办。

        宇文述当初的地位与杨素比,显然差得太远,由他直接出面,无疑太有点儿不知天高地厚!这一点,他本人心知肚明。思索再三,他只能别出心裁,来个“曲线救国”,利用杨素的胞弟杨约贪财好赌天性,邀对方打双人麻将。在打牌过程中,他故意不和牌,接连“输掉”大笔银子,将杨约的腰包塞得满满的,才不慌不忙摊出底牌:

        “杨大人,实不相瞒,下官今日所赠大人银两,全是晋王所赐!”

        “晋王所赐?”杨约一下愣住了,“如此说来,晋王定有要事托下官操办?”

        “晋王英明天纵,今后的大隋天下,舍其为谁?”宇文述单刀直入,“还望大人助他一臂之力,事成之后,高官厚禄自不待言!”

        “大隋天下!大隋天下……”杨约大惊失色,这家伙不是明摆着告诉我晋王想造反吗!怎么办?皇室内部争斗,可是哪一方也得罪不起!老子算是撞到鬼了!

        “看杨大人这模样,似乎是无意帮助晋王啦!”宇文述拖长声调,一字一板。事情已经摆上桌面,再也没有退路,他只能豁出去了。

        “不!不!晋王的事,下官理当尽力而为之!”杨约忙不迭回答,“可是,下官人微言轻,只怕没有那份能力,有负晋王所望啊!”

        “由杨大人直接出面,这事儿固然难办!”宇文述诡谲一笑,“但是,令兄杨素大人高居相位,大人只要劝得他暗中相助,还用担心大事不能成功?”

        “这……”杨约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软,眼看一大堆到手的白花花的银子,要退回去还真舍不得,迟疑半晌,只好吞呑吐吐答应。

        事也凑巧,杨素虽然才华出众,但为人心狠手辣,且惯于投机取巧。他历来深知文帝与独孤皇后最疼爱的儿子是杨广而不是现任太子杨勇,江山迟早有可能落入杨广之手,乐得做个顺手人情,一旦将来杨广篡位成功,自己可以如鱼得水稳坐宰相高位。几经思索,他决定抓住杨勇好色、娶了不少小老婆的事,利用各种场合巧妙游说,在独孤皇后面前大进馋言。

        独孤皇后一生最痛恨花心男人,日常一旦发现有宫女被文帝宠幸,即大发淫威,非置那宫女于死地不可。那会儿,她得知杨勇居然也有这类毛病,不由心头大怒,从而一再向文帝提议废了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文帝对皇后历来唯命是从,哪有不依之理?尽管在朝堂会议时,以柳述为首的一班重臣极力反对,他还是一纸诏书将杨勇废了,改立杨广为太子。

        几年后,杨广弑父登基。杨约作为新皇帝的心腹之一,又第一时间假称文帝遗命,发兵将废太子杨勇捕获绞杀,为杨广剪除了一大后患。以后,汉王杨谅在山西起兵声讨杨广弑父诛兄大罪。杨素得到消息,当即入朝,主动请缨,率领五万大军出征平叛。

        杨谅是杨坚的小儿子,为人勇悍无比,手握重兵,坐镇一方,因大哥杨勇被杀,他担心自己会成为下一个被清洗对象(当然也不排除他借机夺取皇位、或至少产生了割据一方的野心),断然起兵造反。他得知杨素领军前来,忙令部将茹天保、王聃子迅速抢占蒲州(今山西蒲县),烧断渭桥,企图以此阻挡杨素大军。

        杨素久经行伍,更不含糊,得知桥梁被烧,趁机将计就计,当即发兵一千,搬运大量石块、木料等物,大造架桥声势,然后亲自率领五千轻骑,乘夜涉水渡过渭河突袭叛军,一战大败天保,并逼王聃子献城归降。随后,他又率奇兵深入霍山,沿崖谷偷出,在高壁一带再败叛军大将赵子开十多万大军,不战而下介州(今山西介休县),进而举得胜之师连下多城,生擒杨谅,从而化解了杨广登基后第一场大危机。

        因此,可以说,杨广能顺利篡夺皇位,进而巩固政权,杨素与杨约兄弟功不可没。出此缘故,后来局势平稳了,以杨广的残暴为人,且十分疑忌杨素功高权重,生性狂傲,是个危险人物,担心对方造反。但是,杨广考虑到对方曾经为自己所作重大贡献,虽然时时刻刻希望他快点儿死去,却没有公开除掉,仅仅在他患病期间,不间断地向医官询问其病情,用意当然是不言自明。

        认真说来,杨素尽管在为人方面惹人非议之处不少,却不至胆大到萌发叛乱野心。他明明知道杨广希望他早点儿死去,却没有利用手中兵权发动武装政变,为免对方横加罪名,累及满门宗族,甚至十分知趣地有了病不吃药、不调养,最终于大业二年(公元六零六年)七月二十三日病逝。

        杨素既丧,杨广去掉了一块大心病,为表不忘旧情之意,从未亏待过他的后代,极其慷慨地封了他几个儿子为大官。杨玄感作为杨素长子,不但承袭了乃父楚国公爵位,还被封为柱国将军、礼部尚书,在朝中颇有身份,地位,如今突然造反,绝非一般庶民百姓的起义可比!杨广在高丽前线获得奏报,心中那份震惊可想而知。

        扪心自问,杨广对杨玄感兄弟的待遇够优厚了,姥姥的,连这种世袭贵族也造起反来,世上哪还找得到一个可靠的人来!情急之下,他断然舍弃眼看就能获得的重大战果,传旨全线退兵,集中全力平息内乱。

        因圣旨来得太突然,太出人意外,众军弄不清事实真相,以至全线混乱,为了尽快退回本国,一路丢弃了几乎所有粮草、营帐、器械等军用物资,不亚于又打一场大败仗。

        俗话说得好,国乱思良将,这句话用在当时的杨广身上,可说是再恰当不过——退军途中,杨广正是心烦意乱、感叹忠臣良将难得的时候,忽然接到李渊请旨率军平叛的奏章。因为是唯一的一名地方官主动请旨平叛,他的心灵无形间感受到一种极大慰藉,有如漫漫长夜中突然发现一盏光芒四射的明灯,心想到底还是亲戚靠得住,单凭这一点,那位表兄也比其他官员可靠多了(当然,他也仅仅是当时这么以为,以后事过境迁,心态就变了),心情一舒畅,即下旨封李渊为纤化郡(今甘肃庆阳)留守,节制关中、陇右等地兵马,配合各路大军讨伐杨玄感。

        正如宇文士及所料,杨玄感起兵前期,附近百姓因长期饱受劳役兵灾,苦无出头之日,以至响应者云集,兵力迅速达十万多人,堪称声势浩大。得意之余,他分兵连下慈涧、荥阳、虎牢(今河南荥阳市汜水镇)等城,盛极一时。后来,因长期攻打东都不下,他被隋军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右武侯大将军屈突通、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京兆内史卫文升、虎贲郎将陈棱等人率军分进合击,一败再败,最终自刎而死,杨氏合族二百多人全部遇害。杨素及其父母、祖父母等先辈多代坟墓无一不被发掘,连死后多年还落了个戮尸碎骨的可悲结局。

        平息那场叛乱,李渊虽也奉旨发了兵,但仅仅是做了个样子,来不及与杨玄感叛军正面接触,那一战即宣告结束。可是,平叛后,杨广却因他事前的主动上奏而赞赏有加,下旨令他调集河东一带兵马进剿各地义军。

        直到那会儿,李渊才真正发自内心赞赏宇文士及的远见卓识,也暗自庆幸当初选择的明智,得了圣旨,迅速整合大军开赴龙门(今山西河津),一战大败毋端儿农民军,进而在绛郡收编敬盘陀一支义军。大军每到一个地方,他总是军纪严明,严格约束部下与民为善,严禁无故骚扰民众,不但在隋军各路人马中独树一帜,即使与各地义军比,也堪称其中的佼佼者,从而深得百姓拥戴,广受传颂。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https://www.xbiqugex.cc/book_18540/832616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i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i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