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时空之门1619 > 第33章 、理念 1

第33章 、理念 1


学习和研究社会学出身的王书辉,在穿越之后的工作中常常考虑这样一个问题。(风雨首发)想要在封建中国进行社会改革,那么用哪种理念来作为支撑,指导自己今后在明末开展的社会改造运动,是个很重要,很核心的问题。

        已经腐朽僵硬的儒家学说,是王书辉首先摒弃的。

        王书辉不是一个反儒主义者。在某种程度上,他是认同孔子学说的。甚至可以说,他是个反对把儒家的创始人孔夫子的经典语录和思想,进行考据和引申的原教旨主义者。

        他首先不同意儒教非教论的观点。

        在他看来,儒家思想和秉持儒家思想的儒生们,与道家思想和秉持道家思想的道士们一样。他们通过把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与从上古时代开始流传的中国传统思想和习俗结合了起来,创造了思想渊源相同,但是具体的礼仪要求和行为规范不同的宗教体系。

        不过在历史上,儒家思想变成了整个中国的法理思想,儒家宗教体系变成了整个中国政治体系罢了。

        他认为,儒教非教论的观点,正是明末这个时代,开始进入殖民主义时代的,殖民主义先行者的西方传教士们发明出来,用来对抗和瓦解儒家体系以传播基督教的一种理论尝试。

        从历史事实的角度上讲,利玛窦和他的支持者发明的儒教非教论,没有实现帮助基督教传播的实际目的。

        王书辉觉得,儒家思想能够成为国家宗教,并在这个宗教体系也就是中国封建政治体系中,不断的与中国人民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得儒家思想变成了中国封建主义的代名词,孔夫子变成了历代封建帝王的代言人,中国人把儒家思想和封建伦理奉为道德和行为准则。

        造成这些结果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孔子之后的历代儒生们,为了推销自己的政治理念,不断的改造和延伸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以达到通过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王朝封建统治的目的造成的。

        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儒家思想在两千多年的纠缠中,发展到了明清时期的时候。无论是封建主义制度,还是与封建主义制度已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儒家思想,都已经耗尽了他们的生命力。

        无论明清时代的中国人,怎么努力的尝试挽回这种衰败和绝望的进程,只要他们是站在封建主义和儒家思想的基石上的,那么这种努力,归根结底的要面对失败的必然下场。

        从根本上说,儒家思想两千年来在中国的发展,实际上和西方世界黑暗落后,破败腐朽的中世纪基督教神权政权思想一样,是一个不断的消解和灭绝其他意识形态的过程。

        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儒家思想的统治之后,中国人甚至没有了像西方人那样的,能够通过本身就是假冒伪劣产品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进行文艺复兴的能力。

        而在事实上,两千多年前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是整个地球文明史册上,最为强大和完善的各种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武器库。毫不夸张的说,人类在普遍经历了封建主义的摧残之后,所谓的,新的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都没有能够超出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思想渊源。

        甚至可以这样说,某主义的中国化,实际上也是一位掌握了中华文明精粹的伟人,总结和完善中华文明所结出的硕果。

        无论是哪种思想,什么意识形态,离开了中国这个定语。对于中国,对于中国人来说,都是一堆毫无意义的垃圾。

        王书辉认为,明朝末年这个时代,在整个中国的宏观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性节点。

        中华文明发展到这个时代,是重新走上已经僵硬没落的封建主义思想的回头路上去,还是打破桎梏,走上获得新生的重新复兴之路。一方面要清除外部因素,抵抗和消灭野蛮种族对中华文明的器质性伤害。

        另一方面,就必须通过复兴春秋思想,选择百家思想中的一家与中国发展到新社会阶段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发展和创造出一个适合中国实际情况,中国人民能够接受的,新的理论体系。

        王书辉在有穿越门神器的支持下,并不缺乏物质和技术上的支撑。因为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是个人口庞大的国家,他甚至也不缺乏人力资源的支撑。

        但是,他急迫的需要一个能个与明末的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相符合的,能够推动中国向新的社会阶段进步的,新的思想理论,来号召和凝聚自己的团体。

        虽然掌握着未来世界的先进思想和海量知识,王书辉深深的知道,在没有经过实践的思想理论指导下,以此改造社会的话,都会经历一个可怕的,反复的,充满了鲜血和战火的过程。

        好在王书辉虽然没有伟人的魄力和天才智慧,但是他有一颗文科生外皮下,冰冷的工业主义者的价值观。他通过对资料的总结做出了一个缺乏智慧,但是充满了可操作性的决定。

        他要把荀子思想,改造成披着荀子外皮的,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核心的,结合中国实际国情的思想理论体系。

        简单的说,就一个明末版的伟人思想。他的具体做法,就是要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贯彻唯物论,实践论和矛盾论三个基本理论观点。

        选择荀子思想的原因在于,无论明朝末年的思想领域事实上是怎么看待荀子的,但是荀子仍然是公认的儒家思想家。而在荀子的经典中,他的具体思想主张,又完全与已经僵化和混乱的明末主流的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不同。

        荀子的主张是唯物主义的,荀子思想对于历史和世界的认知,是发展和辩证的。

        王书辉在精心的挑选和后世的资源的帮助下,对荀子思想进行了初步的判断分析。

        他认为荀子“明于天人相分”的观点,可以发展为客观唯物论的观点。

        荀子在对世界运行规律的观点上,完全不同于孔子,孔子认为“天命”(物质世界规律)是一种盲目的主宰力。孔子及其弟子和后学力图使“仁德”、“心性”“天命”得以贯通,这一方面是要使“仁德”、“心性”的追求获得存在论的支撑,另一方面又将“天道”(物质世界规律)唯心主义化。

        荀子思想选取道家在“天道”(物质世界规律)上的自然观的成分,然而它的理论宗旨却不在于走向自然主义的道路,而在于凸现“天人相分”既物质世界规律与人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凸显“天道”(物质世界规律)的客观唯物性。

        荀子在《天论》中写道,“列星随旋,日月递,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

        荀子思想认为,世界运行的规律是客观性的,没有意志、善恶、好恶的主观性。

        “天道”是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是物质属性的,不是意识属性的。荀子思想把阴阳风雨等潜移默化的自然机能看成客观的,把由此机能所组成的自然界视为物质的。荀子思想认为,宇宙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万物自身运动的结果。

        在对世界认识的客观性和物质性的大前提下,荀子思想对于人类世界的认识更加的客观和唯物。荀子思想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也就是说,荀子思想认为,物质世界的规律,不会因为人的情感或者意志而有所改变,对人的善恶分辨完全漠然置之,人必须要遵循物质世界的运行规律来改造和发展世界。

        这种唯物主义的思想延伸到了荀子思想对传统的宗教迷信的态度,它认为自然的变化与社会的治乱吉凶没有必然的联系。认为祭祀哀悼死者的各种宗教仪式,仅仅是表示“志意思慕之情”,是尽“人道”而非“鬼事”(《礼论》)。

        王书辉在认识到荀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对整个世界的看法是客观唯物主义的思路之后,对荀子思想进行了系统的归纳。

        他把荀子“天人相分”的思想总结为“客观唯物主义”。

        他把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总结为“人对物质世界的主观能动性”。

        他把荀子“化性起伪”的性恶论思想,总结为“人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劳动实践实现的”。

        他把荀子“法后王”的思想,总结成“物质世界是在不断发展的。”

        他把荀子“天官薄类”和“心有征知”的思想,总结成“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的。

        他把荀子“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观点,总结成“世界的发展是在矛盾中进行的,王道和霸道这两个概念,就是在国家的发展中的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

        总而言之,王书辉把唯物论、实践论和矛盾论,通过对荀子思想的异化解读,形成了一个适应明末时期中国社会和古代中国人的,成体系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并且把这个思想理论体系命名为“万物一统律”。

        至此之后,王书辉创立的披着荀子思想外皮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万物一统律”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总结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万世归一律”,成为王书辉在明末改造中国的领导团体,所接受和运用的,唯一思想理论。

        ...


  (https://www.biqiugexx.com/book_21671/946315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