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概论 > 第一节 蒙古族那达慕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蒙古族那达慕的历史沿革


那达慕,蒙古语义为“游戏”、“娱乐”、“游艺”,也作“戏弄、玩笑”解,旧时还含有“赌博”之意。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变化,那达慕已成为蒙古族人民群体性的体育、娱乐、物资交流盛会的专有名称。南于会中主要举行摔跤、赛马、射箭竞赛,故又称“男子三艺”(亦称“草原三艺”)。

        一、那达慕的发展历程1.蒙古族那达慕的起源那达慕的历史由来已久。蒙古人的祖先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就已经在蒙古草原的广阔地域上活动。原始社会时期生存在蒙古高原的北方民族逐渐掌握了与野兽格斗的本领,之后,又使用了骑射——这种较为先进的狩猎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摔跤、射箭、赛马已成为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军事训练、锻炼身体和游艺体育的活动。青铜器的产生,使摔跤、射箭、赛马的条件越来越好。北方的胡服骑射,使匈奴在军事上占有很大的优势。匈奴人在祭祀时举行赛马、赛骆驼的习俗,至今在内蒙古的阿拉善、巴彦淖尔一带还保留着。

        历史上那达慕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

        1225年铭刻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成吉思汗征服了花剌子模,为庆祝胜利,在布哈苏齐海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那达慕大会,会上举行了射箭比赛。1260年,忽必烈做了蒙古大汗,建都开平,1267年把统治中心迁至燕京(后称大都,今北京市),1271年改国号为元。

        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全国,那达慕活动也就更为广泛地开展起来。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举行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活动的规模、形式和内容都有了更大的变化。清代的蒙古族王公以苏木、旗、盟为单位,半年、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那达慕大会。

        2.蒙古族那达慕的形成期因为草原游牧民族的历史和生活缺乏文献记载,所以对现存的活形态的那达慕的产生有较大的争议,从蒙古族的原始狩猎时期一直讨论到清代。在绵延几千公里的阴山上存在着4万幅草原民族遗留的岩画,这些岩画有不少骑马、射箭的画面,虽然无语的岩画为那达慕的形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生活空间,但我们还是更多地认为那达慕成为一个族群整体的节日活动绵延至今,成为一个族群深刻的历史记忆,是随着大规模的畜牧业生产在蒙古社会的确立而形成的。在蒙古汗国时期,畜牧业的发展、大规模的征战,把骑马术、射箭术、摔跤术都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充裕的生活资料以及由此而出现的时间上的闲暇,使定期的、规范化的、大规模的群体活动有了物质和时间上的保障.而在狩猎生产条件下这是很难做到的。因此,我们可以说蒙古族传统的大型那达慕活动是草原游牧文化的产物。如果把文化看成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人类心理的适应、调节的产物,那么首先产生的是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因之形成的经济生产方式决定了文化形态。

        虽然文献中缺少对那达慕三项娱乐活动的综合记载,但对每一项活动都不乏具体记载。著名的《蒙古秘史》为我们讲述了草原游牧社会民俗节日的丰富内容。《蒙古秘史》第140节中记述了成吉思汗的弟弟别勒古台,与主儿乞人不里·孛阔(即全能摔跤手)比赛“阿巴邻勒都”的故事。不里·孛阔是成吉思汗时期有名的摔跤手,是全国的大力士。但是由于畏惧成吉思汗的威势而故意失败,结果被别勒古台置于死地。

        元代把摔跤称为“巴领勒部”,《元史》中出现的“角”、“方戏”指的都是摔跤。《元史·仁宗三》记载:“延六年六月戊甲,置校署,以角  抵者隶之。”《元史·武宗二》载:“至大三年四月辛未,赐角者阿力银  千两,钞四百锭。”《马可·波罗游记》里有记载蒙古族妇女摔跤的场  面。蒙古海都王的艾吉阿母姆公主把摔跤作为其择偶的标准。《克拉维约东使记》第十三章《撒马儿罕(二)》中记载了西班牙史臣克拉维约出使中亚蒙古帖木儿帝国目睹摔跤的情景。摔跤手的比赛在外国使者的记载中屡见不鲜。同时,《蒙古秘史》也为我们提供了成吉思汗时代有关射箭比赛的资料,显示作为一名好箭手,他的地位是十分荣耀的。《蒙古秘史》中“箭筒”称作“豁儿”,佩戴箭筒的人叫“豁儿赤”(《元史》叫做“火儿赤”)。在成吉思汗时代,“豁儿赤”不仅是极高的职位,也是武力、权威和武士的象征。蒙古汗国时代,唯有侍卫可汗的“怯薛”,才有资格佩戴“豁儿”进出大汗的“斡耳朵”

        (宫帐)。波斯人以诗的语言对蒙古族男子发出了由衷的赞叹:“他们都是神射手,发矢能击中太空之鹰,黑夜抛锚能抛出海底之鱼,他们视战斗之日为新婚之夜,把枪尖看成美女的亲吻。”那时,按照蒙古族的习俗,弓箭成为男子的必带物,也是珍贵的馈赠物。对有重大贡献的神箭手,成吉思汗都要树记功碑,永远纪念。今天藏于列宁格勒博物馆、雕刻于1225年的《也松歌碑文》,亦称“成吉思汗石”就是成吉思汗为他非凡的神箭手也松歌(科尔沁·合撒儿之子)

        而建的记功碑。碑文这样写道:“成吉思汗在征服了花刺子模后,在布哈萨朱亥地方召集众诺彦们开了(庆典)盛会,也松歌把箭射出了335度的距离。”这一历史时期,是那达慕的形成时期。一方面民间各种各样的“耐亦日”即民众的聚会成为草原人沟通信息、互相往来的基础。民众在各种集会上自娱自乐,在草原的生态环境中,或以自己的骏马、弓箭,或以强健的体魄,与同伴们一试高低,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他们没有组织者,娱乐的项目和方式完全由参与者们即兴选定;没有统一的规则,各地都有自己的相关规定,准确地讲是习惯。

        另一方面,促进那达慕定型的是官方的机制。“民俗,就一般来讲,是广大民众创造和继承的……可是如果因此就认为上层社会没有民俗,或者认为他完全没有和广大民众共同的民俗,这似乎就不好讲了……”元朝每年农历六月三日在上都(今正蓝旗境)或大都(今北京)举行国家级那达慕——“诈马宴”,届期蒙古“宿卫大臣”以及“近侍”们盛饰名马,穿着贵服参列宴会,设“毡殿失剌斡耳朵(即帐房),深广可容千人”,以观赏“诈马宴”的角力、骑术、歌舞等节目。

        元人诗作中因观“诈马宴”而赋诗者甚多,如:贡师泰的《上都诈马大宴五首》、杨允孚的《滦京杂咏一百首》等,其中尤以周伯琦《诈马行》诗最为著名。元代诗人杨允孚对此宴做了如下表颂:“千官万骑到山椒,个个金鞍雉尾高,下马一齐催人宴,玉阑干外换官袍。”

        “诈马”指的是赛马、套马及一系列马术表演,“诈马宴”也就是说在宴会上表演马术。诈马宴也称“质孙宴”,意指“一色衣”。即欢宴三日,不醉不休,赴宴者穿着质孙服,一日一换,颜色一致。宴会三日,用羊量千,牛三头,设宫廷乐舞、竞技表演,有时在筵宴上也商议军国大事。元代作为“定制”的,仪式化的那达慕是届期举行的“诈马宴”。这里用雷德菲尔德的两个传统的分析模式分析元代大传统与小传统之间的互动,分析官方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关系,则那达慕是在民间和官方互动中形成的。这一时期对那达慕形成的时期进行了重新建构:其一,那达慕的节日文化再一次趋向固定和确认,其节日的文化空间出现了二元化甚至多元化。其二,显示了那达慕的整体性:男儿三艺——骑马、摔跤、射箭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而不是某一单项的活动。其三,那达慕是草原民族的文化,其包含着祭祀文化、娱乐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歌舞文化等。

        其四,据《元史》记载,元仁宗爱育黎巴力八达可汗时期,专管蒙古三项竞技的国家机构——校置出现,这就说明,“男儿三艺”不只是个体的“游戏娱乐”,也不只是宴会上的表演,它具有竞技的性质,“男儿三艺”由于文化空间的不同而演变为具有既娱神又娱人的双重性质。

        3.蒙古族那达慕现代化从1990年内蒙古首届旅游那达慕在格根塔拉草原举行,至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共举办了18届旅游那达慕。旅游那达慕逐渐成为内蒙古旅游节庆活动的知名品牌,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赏、参与。在草原牧区,民间的那达慕形式依然存在。无论在内蒙古的城市或者草原各地旅游中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那达慕节”,表现在祭祀仪式完全消失,“男儿三技”比赛已经淡化,主持者为旅游部门或者文化部门,牧人的参与完全是展示和表演。那达慕大会选在每年七八月这一水草丰茂、牲畜肥壮的黄金季节举行。大会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那达慕,摔跤选手为512名,骏马300匹左右,会期7天~10天;中型那达慕,摔跤手256名,马100  ~150匹,会期5天~7天;小型那达慕,摔跤手64名或128名,马30或50匹左右,会期3天~5天。那达慕大会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参加竞走的马,必须受过特殊训练,四脚不能同时离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在比赛项目方面,除了传统比赛项目,还增加了马术、步枪射击、柔道、摩托车表演、蒙古象棋等内容。

        在资本逻辑的强烈推动下,市场经济的发展引起了民族历史文化资源的重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艺术遗产正成为一种人文资源,被用来建构和产生在全球一体化语境下的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不仅重新模塑了当地的文化,成为当地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同时也被活用为当地的文化和经济的建构方式。

        二、那达慕中的传统运动项目现代那达慕大会运动项目颇多,本节仅重点介绍马术、射箭、摔跤、布鲁、象棋等传统运动项目。

        1.蒙古族马术马术运动已被列入国际奥运会“现代五项”和世界性的障碍赛、三日赛、盛装舞步赛、越野赛、竞速赛、罗马车赛、轻驾车赛等项目中。世世代代的牧马生涯是蒙古民族马术运动的生活基础。赛马、马上技巧、乘马超越障碍、驯马、马球等传统体育项目,构成了历史悠久的马术运动。1951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了马术队。在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那达慕上,都要进行赛马、乘马射箭和各种马上技巧的比赛,使马术运动在项目、技艺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目前,马术运动的项目归纳起来有:乘马射箭、赛马、驯马、乘马劈斩、乘马超越障碍(连续障碍、混合障碍、火圈、火墙)、马上技巧(马上体操、单人双马、单马双人、双人双马、多人多马、马上单双杠等)、马球(大马球、小马球)等。在马术运动中,赛马是现代草原上最激动人心的传统娱乐活动。赛马早已经成为蒙古族男子的三项竞技之一,是衡量草原上蒙古族男子有无本领的重要标准。蒙古族的赛马通常分为快马赛和走马赛。走马赛主要比马的步伐稳健和轻快度,赛程中,马的前后蹄交错向前急行,不能四蹄同时腾空奔跑,也不能转换步伐、失腿。快马赛主要比马跑的速度,参与人数少则二三十人,多则上百人;选手年龄不限,以7岁~10岁为多;赛程一般25  ~  35千米。能够参加赛马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母亲要给孩子做新衣,父亲要提前一两个月给孩子挑选和训练马匹。赛手们身着彩衣,头戴红绿包巾,骑着骏马,并奁而立。赛马开始,马群像出弩的箭,疾风般卷过绿色草原。勇敢的骑手在飞驰的马背上,忽而挥臂加鞭,忽而伏身马上,惊人的骑技不时博得观众阵阵喝彩。到终点,牧民们给获胜者披红戴花,然后他们走向欢呼的人群,接受人们的赞颂和祝贺。

        2.蒙古族射箭射箭是那达慕大会最早的活动内容。比赛分为静射和骑射两  种。箭靶用牛皮或毡子制成,靶心为黑色。距离有25步、50步和  100步之分。一般规定每人射4次或12次。每次3支箭,以中靶次数多少来评定胜负。射箭以阿拉善地区的射法最具特色,赛前先挖一个长100米、宽2米、深1.5米的沟,在沟的40米、70米、100米处各沿两侧设靶,靶位距沟沿1.5米,第1靶设在左侧,是一条挂在2米高的木架上的彩色布袋;第2靶是一个倚在左侧台阶上的白色布袋;第3靶是一个立在沟右侧的三角形布袋。参赛者轮番3次纵马人沟,在奔跑中将箭射向布袋,三支箭必须在沟内射完。最后以射中多少来评定成绩。

        3.蒙古族摔跤摔跤运动在蒙古草原有悠久的历史。蒙古族的摔跤,既不同于中国式的摔跤,也不同于日本的相扑。它在规则、方法、服装、场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蒙古式摔跤一上来就互相抓握,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都为失败。摔跤人数是8、16、32、64、128、256等双数,总数不能出现单数。比赛实行单淘汰制,即每轮淘汰半数。摔跤手的服装比较讲究,下身穿肥大的白裤子,外面再穿一条绣有各种动物和花卉图案的套裤;上衣用香牛皮制作,上边钉满银钉或铜钉、后背中间有圆形镜或“吉祥”之类的字;腰间系有红、蓝、黄三色绸子做的围裙;脚蹬蒙古靴或马靴。

        名摔跤手脖子上佩戴着五颜六色的布条项圈,看上去煞是威风,它是在一定级别的比赛中获得优胜的象征。比赛场地简单,只要有一片草坪或松软空地,观众席地围坐,摔跤手就可以在中间进行比赛了。比赛前,双方都有人高唱挑战歌,以助声势,唱三遍后,双方摔跤手跳跃而出,做着雄鹰展翅的舞姿进入会场。比赛开始,摔跤的双方互相致意和向观众敬礼后,开始较量。顷刻间,争斗相扑,盘旋相持,腿膝相击。蒙古式摔跤以巧取胜,一跤定胜负,只要身体有一处着地就算输了,但不能抱腿,不准有反关节动作,不准扯裤子。蒙古摔跤大体分踢、绊、缠、挑、勾等三十余种,三百多个动作。凡取胜者,到裁判台双手捧出事先准备好的果子、奶食等边跑边撒在围观人群中,让大家分享他的“胜利果实”。

        4.蒙古族布鲁布鲁,蒙古语为棒的意思,布鲁游戏就是投掷游戏。布鲁的形状像一把镰刀,分为掷远布鲁和掷准布鲁。掷远布鲁叫“海雅木勒”,掷准布鲁叫“图拉嘎”,也有二者兼备既能掷远又能掷准的。布鲁头顶处包有铅头或钢铁箍环。布鲁游戏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很流行。投掷的方法与手榴弹相类似,可以锻炼力量、速度、灵巧性以及准确的日测能力。布鲁的制作简单,比赛场地也比较简单,只要有一长方形的平坦场地,在三十米处立三根圆木杆,投掷就可以进行了。

        5.蒙古族象棋争强斗胜的蒙古族象棋,是那达慕大会上引人注目的游戏项目之一。清朝年间,蒙古族象棋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口北三厅志》中记录了蒙古族象棋简单的规则和玩法。它的棋盘是由颜色深浅交替排列的六十四个小方格组成的正方形,与国际象棋的棋盘一模一样,浅色的叫白格,深色的叫黑格;棋子也分白黑两种,共三十二个,双方各有一王、一帅、双车、双象、双马和八个小兵。不同的是,蒙古象棋把象刻成骆驼、把兵刻成猎狗的形象,增添了草原游牧生活的气氛和特色。在成吉思汗西征后的13世纪30年代,这种棋艺就先于欧洲而传到草原了,它是随着蒙古草原丝绸之路的延伸,经过波斯在蒙古族中流行起来的。


  (https://www.xbiqugex.cc/book_24630/106141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i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i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