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父母必知训练孩子思维的134种方案 > 第四节 培养孩子的生物学概念,帮助孩子了解自身成长特性的问题

第四节 培养孩子的生物学概念,帮助孩子了解自身成长特性的问题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有好奇心,因此,作为父母,你可能经常遇到孩子提类似这样的问题。孩子之所以经常会问这些问题,是因为他们对“生物概念”有这懵懂的好奇。

        就像时间、空间和数字一样,人们把生物学也视为人类概念的“基础”领域。这是因为关于生物现象的知识对人们的基本生存以及美好的日常生活至关重要。从这个角度看,孩子对生物好奇、着迷也不奇怪。

        那么,孩子应当如何获得生物学知识呢?一些研究者声称人类天生就具有特殊的大脑结构或大脑加工过程,这种结构和过程能促进生物学概念的学习。例如,心理学家奥特兰就曾指出人类生来就带有一个“生物模块”,它在进化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并促使人类在早期迅速习得生物学知识。

        其他研究者则更关注经验和环境对孩子学习生物概念时所起到的作用。事实上,这也正是作为家长的你需要了解的问题。

        一位日本研究者曾做过这样一个研究,该研究首先要找出儿童通过日常生活究竟对生物学知道了些什么,然后将幼儿对这种日常概念的使用情况与幼儿对在学校所学的科学概念的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有饲养金鱼、在班级或家里照顾动物以及类似经验的儿童,与缺乏这些经验的儿童相比,更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做出更多具有可行性的类比、预测,对知识进行概括等,尽管他们都在学校里学习了相同的生物知识。因此,照料宠物的经验有助于儿童获得生物知识。

        除此之外,儿童还能在和父母以及其他照料者的日常接触中获得生物学知识。父母和其他照料者应当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灌输正确的生物尝试。

        天性和教养在儿童获得生物学概念的过程中祈祷了重要的作用。全世界的幼儿都对动植物着迷,他们有强烈的动机去学习有关它们的知识。儿童所处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也给儿童提供了许多学习生物知识的机会。在一些文化中,部分生物学知识的学习由正式教育承担。此外,儿童还可以通过从自然中获得直接经验,通过和宠物、农场动物、家庭植物的接触,通过谈话、故事和电视节目的方式学习生物知识。

        案例分析

        讲述人:竺女士

        宝宝资料:可可,女孩,四岁。

        这天,我正在厨房里择菜,可可忽然跑过来问:“妈妈,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

        我愣了愣,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后,我放下手中的菜,郑重地开始想这个问题。

        几乎所有孩子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有好奇心,几乎所有父母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当宝宝问“妈妈我是哪里来的?你是怎么生我的?我是怎么到你的肚子的?妈妈为什么要生我?”这些问题时,很多妈妈们都有些为难,由于传统观念太深,性的问题一直是一个禁区,有些妈妈会对此感到措手不及,尴尬,她们不知到底该说什么?

        有些妈妈为避免尴尬,大多会开玩笑式地回答:“宝宝是鸟叼来的;垃圾箱里捡来的;桥底下捡回来的;大街上捡来的;树上掉下来的;胳肢窝掉下来的;天上掉下来的;肚脐眼钻出来的;别人家抱来的,土里变出来的;石头里蹦出来的;蛋里出来的;马路边捡来的;甚至有妈妈说是拉屎拉出来的。”还有些妈妈还会说“宝宝是小天使送来的礼物,或者说宝宝象个小苗一样种在妈妈肚子里,宝宝太大了,肚子里呆不下了,所以就出生了。”

        这种敷衍式的回答不但不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更有可能会造成孩子的错误认识,还有可能失去孩子的信任。因此,要回答好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很不容易。

        见我迟迟不开口,可可又问道:“我是怎么钻到妈妈肚子里的,我是从哪里出来的呢?”

        这时,我已经有了主意,我从菜篮子里拿出一枚鸡蛋,蹲下身对可可说:“可可,你看看这个鸡蛋,鸡蛋孵出来的小鸡就是大鸡的孩子。小孩子、小鸡蛋都是不会生孩子的,妈妈和爸爸结婚了以后,妈妈的肚子里就会有一个像鸡蛋一样的东西,慢慢的就能长成一个小孩子,那就是宝宝你了。你在妈妈的肚子里呆了10个月,最后在医生的帮助下,妈妈才把你生了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可可听得很认真。听完后,她愣了一小会儿,忽然笑了起来:“这个好玩,我明白了。”

        说着,她拍了拍小手,跑回客厅继续玩积木去了。这时,我才长长地舒了口气。

        解析:据前苏联斯明卡娅的研究3~5岁的孩子是直觉行动思维及具体形象思维者,他们总是运用已经知道的、见过的和听过的事物来思考问题。妈妈的回答会令孩子们信以为真。但这些答案无疑会令孩子们伤心,对父母产生疏离感并切在长大知道真相后,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案例中的竺女士的方法就很值得借鉴,对于4岁的小孩子来说,还不需要对性问题做非常细致的说明。在谈论这个问题时,家长不应当撒谎或者责备孩子,而应该持友善态度,坦诚回答孩子的问题。

        亲子课堂

        孩子4岁左右后就已经懂得宝宝们不是自动出现的,在这个过程开始时一定有些什么事发生,3-6岁就开始询问“我是哪里来?”的问题。早期性心理学家霭理斯认为,儿童之所以有此活动,一半是由于很单纯的游戏冲动,一半是由于知识的愿望。现代性学家则认为,0—100岁的人都有性的需要,这种提问或许是出于性的需要和知识的愿望吧。那么,究竟该如何回答孩子的提问呢?笔者根据自己对心理学和性学的理解,总结如下几个方面:

        满足孩子的性权利

        伴随1999年“世界性学会性权利宣言”而来的世界第三次性学高峰,性学界提出,要实现性的四权,即全人类、全年龄、全性别、全自由。孩子理所当然要享有他们的性权利,这是四权的要求。具体到回答“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实质上是满足孩子的一个知情权,以及满足孩子的性意识冲动。所以对于具有现代文明素养的家长,这个问题必须回答,关系到孩子们对文明社会的认同。

        化解反叛的性导师

        谁是最适合回答孩子“我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的人呢?性学界倾向认为最佳人选是母亲,因为母亲所授予子女的性知识应当完全不带任何正式与特殊的意味。通常来说母子关系总是很自然很亲密的,在这种关系之下,一切生理的作用都可以成为问答与解释的题材,并且贤明的母亲还能自然随机应变、恰到好处。另外,3—6岁的孩子处于第一反叛期,对权威的说法往往反应迟缓,亲密关系还容易化解孩子的反叛心理。

        维护成长的性自觉

        性心理学家埃利斯认为,孩子的性自觉是一个客观的过程,父母对待孩子性成长的态度应该是一个保健的态度,保是手段,健是目的,需要大人注意。

        问“我从哪里来?”是孩子性活动的一部分,父母不应当呵斥禁止这类提问,而要维护孩子的求知欲、性心理、性冲动不受到挫折,不伤害到其他人,以至影响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传递单纯的性知识

        向父母问一些涉及性方面的问题,说明孩子还处在单纯的状态,家长应同样单纯而自然的加以答复。这样一来,既能让孩子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思想的发展又不会受阻,又能展缓了孩子性方面的情绪。

        训练方案

        方案一:养宠物

        目的:培养宝宝的生物学概念

        方法:在家里养一两种小宠物让宝宝积极地参与到照顾小动物的事务中来。比如,告诉宝宝,小兔子饿了,我们拿菜叶子喂它吧;或者说小兔子渴了,让宝宝端水给它喝;甚至还可以让宝宝表演节目给小动物看。这个过程不但能培养孩子与小动物的正确相处方式,还能帮助宝宝建立同情心。

        方案二:逛公园

        目的:培养宝宝的生物学概念

        方法:带孩子去公园,划定一个既定的范围,让孩子找找看,在这个范围里有哪些动物和植物,每当孩子找到一样新生物的时候,爸爸妈妈就耐心地给孩子讲解这是什么。如果宝宝找到的动植物种类超过5种,就给宝宝一个小奖励。

        方案三:学儿童,认动物

        目的:让孩子知道更多动物

        方法:推荐一首儿歌,使孩子在听动物儿歌时既训练了语言,又了解了动物:

        小馋猫,睡觉的小花猫,脸上带着笑,梦见主人回来了,送他鱼一条……小老鼠,看见了,偷偷咬他的尾巴梢。小猫喵喵一声叫,差点儿没把他魂儿下掉。

        方案四:看动画,学知识

        目的:让孩子通过动画片了解生物学知识

        方法:家长可以购进一些科普类的动画片,播放给孩子看。动画片会更好地展示一些生物成长的过程,如从毛毛虫到蝴蝶,从蝌蚪到青蛙等等。

        方案五:做一个阳光罐

        目的:让孩子参与生命成长的过程。

        方法:准备一个小罐子,在里面放满泥土,让后让孩子亲子撒下一些容易发芽生长的植物的种子。做完这一切后,让孩子负责照料管子里面的小生命,并让孩子观察罐子里面的小生命什么时候开始发芽,什么时候开始长高。


  (https://www.xbiqugex.cc/book_24709/106273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i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i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