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父母必知训练孩子思维的134种方案 > 第三节 学龄初期(7~12岁)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第三节 学龄初期(7~12岁)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我们在前文提到,0~6岁的孩子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缺少立体感和空间感。你拿两个同等体积但形状不一的杯子,让他们挑出谁大谁小,他们肯定答不出。在做计算时,用苹果来举例子,就容易理解;用数字加减,他们就反应不过来了。在这个阶段,家长要注意增加孩子的经验,丰富孩子的词汇,多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在孩子拆装玩具或积木时,帮助他们理解平面与立体的关系,和孩子玩图片分类和比较游戏,让孩子从具体中学会归纳和抽象,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经常向他们提出各种问题,引导他们去观察事物和现象等。有些家长和老师片面地、刻板地教孩子多识字、写字、计算等,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并没有好处。

        7~12岁则是培养孩子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又称学龄初期,相当于小学阶阶段,这个阶段孩子思维主要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这种过渡性就是说,儿童能对具体事物的变化进行抽象推理,并揭露其本质特点。但是儿童不能脱离具体事物的感知进行判断推理。皮亚杰称这时期儿童的思维为“具体运算”阶段。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验来理解这一点:画十个杯子,十个鸡蛋,一一对应,问孩子鸡蛋数目多还是杯子多,孩子应该怎么回答呢?孩子应该说一样多,因为十个鸡蛋和十个杯子。接着我们做一个改变,把十个杯子集中放在一起,然后鸡蛋在一旁平放开来,这时候,学龄前的儿童大多会说鸡蛋多。为什么呢?因为摊开一大片,这说明他对数的认识,没有进入实质。而学龄初期的孩子则会通过数数来告诉你正确答案。

        通过类似的一系列实验论证,皮亚杰认为这时儿童已具有了对物体的守恒概念。这和中国一些心理学家所说的这时儿童思维特点的意思相同。心理学家们还在实验中还发现儿童在掌握物体守恒概念时,具有凭借感知、表象和概念进行的三级不同质的水平,以及不同年龄通过守恒实验的人数百分数也不相同。可见,儿童对物体守恒概念的获得,无论在量上和质上都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在这一时期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思维程序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比如家长可以问孩子:“有一只大盒子,内有三只小盒子,每只小盒子里又有四只小盒子,那么,连大带小一共有几只盒子?”有些孩子就不能计算出来,因为他们顾此失彼,不能一步步考虑题目的结构,做出正确的计算。另外,家长还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不要给孩子现成的答案。

        孩子的思维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在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孩子早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非常重要。如果早期训练不足,后期还需科学的强化弥补,所以,心理学家认为对那些早期运动不足的孩子要训练他们的知觉——动作综合能力,以促进其心理发展。

        案例分析

        讲述人:秦女士

        宝宝资料:磊磊,男孩,7岁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有时候难免会很任性。有时候在大街上,孩子一定要买一些玩具,爸爸妈妈不给买,孩子就会开始哭闹。更有甚者,孩子有时候会提出一些不可能满足的要求,比如深夜闹着要去游乐场等等。这些父母每天都有可能遇到的小问题,其实都是对孩子进行自控、自抑能力最初培育的良好机会,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把这样的机会简单忽略掉了。

        下面我给大家举一个我们培养宝宝的例子:

        一天。餐盘里剩下了两块块饼干,磊磊跑进来吃了一块,然后对妈妈说:“妈妈,这块饼干帮我保存着,好吗?”

        我想都没想就回答:“好的。”

        过了一会儿,我接到了一个朋友的电话,我在和朋友电话聊天的过程中,无意识之间把餐盘里仅剩下的那块饼干吃了,而且随手洗干净餐盘,把餐盘放在了橱柜里。这个过程都是在我不经意中完成的。

        不久,磊磊跑进来找饼干,没有找到,问我:“妈妈,我的饼干呢?”

        我当时还没有反应过来,随口回答:“哦,对不起,我吃了,没有征得你的同意。”

        结果,我家的小霸王磊磊开始大哭……

        这时候你会怎么做?我想家长们通常处理的方是认为自己错了,要给孩子认错。对呀,饼干是孩子存放到这里的,不应该吃,是妈妈做的不对。面对大人自己的错误,大人一定要勇于承认错误,为孩子做出“敢于承认错误的榜样”。

        其实,还可以这么做——

        由于没吃到饼干,磊磊伤心极了,又哭又喊:“饼干是我的,还给我。”

        我蹲下来一边安慰他一边说:“嗯,妈妈是因为肚子饿才吃掉饼干的。妈妈饿坏了就有可能生病去医院。我要是生病了怎么办?”

        磊磊别扭地说:“你生病了我给你叫医生。”

        “嗯,那你知道电话号码吗?”我问。

        磊磊气鼓鼓地说:“知道,120”

        我笑了笑,又问:“嗯,那你能告诉医生来我家的路怎么走吗?你知道我们家的地址吗?你有钱吗?生病是需要钱的。你知道怎么挂号吗?你知道买药吗?要知道,带妈妈看病需要做很多很多事情呢?你知道怎么做吗?”

        磊磊一时被堵住了,看着我,半天才说:“不知道。”

        看到颇有成效,我又问:你希望妈妈生病吗?

        “不希望……”宝宝低声说。

        “那妈妈可以吃你的饼干吗?”

        犹豫了一下,磊磊大方的说:“可以。这样妈妈就不会生病了。妈妈,如果下次你饿了可以吃我的饼干。不,我会留一些给你的,我不想让你生病!”

        解析:其实宝宝拥有很好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案例中的母子的对话,你会发现孩子的思维清晰着呢,只是缺少大人为他梳理。在孩子蛮不讲理的时候,大人们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太小说不通道理,只要你把条理了梳理清楚,孩子很容易发现理解事情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形成自己的分析,为逻辑思维自控、自抑能力的搭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亲子课堂

        说到逻辑是有些吓人的,让人想到哲学家、逻辑学家。诚然,高层次的逻辑是深奥的,但是,逻辑并非都是高深的。逻辑思维是有不同层次的,有深奥的,也有浅显的;有抽象的,也有具体的;有理性的,也有感性的。因此,在合适的时期对孩子的进行一些适当的逻辑思维训练是有必要的。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我们有如下意见:

        多为孩子创造动脑、动手的氛围

        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父母可为孩子布置一个“数学逻辑角”,用来陈列数学操作材料,如儿童棋类、与逻辑相关的图书与图片等。家长可腾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参与探究和操作。

        利用生活中的小细节培养孩子

        生活中很多小事都能起到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例如利用切生日蛋糕的机会,让孩子切蛋糕,基本分数如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很容易就会让孩子了解。大家分享蛋糕时,更可乘机介绍比较复杂的分数关系:“我们把蛋糕切成十块,给了你这十块中的一块,给妈妈这十块中的另一块,你看爸爸这里还剩下十块中的八块!”

        陪孩子玩逻辑游戏

        孩子的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后,要促其发展,家长要注意两方面问题:一是定位要合理,对于孩子来说,应该是浅显的逻辑,感知层面的逻辑,具体化的逻辑;二是要让孩子有兴趣,枯燥乏味是会把孩子吓跑的,因此家长要想办法让孩子喜欢接触逻辑。

        玩逻辑游戏是最符合上述要求的,逻辑游戏不但能促使孩子动脑,对逻辑发生好感。逻辑游戏的核心是解决逻辑关系问题,最有益的做法是“发现”。发现的过程是心智总动员的过程,观察打头阵,分析、综合是先锋,比较、判断紧跟上。经过一番努力,一旦孩子发现规律,疑问豁然明朗,孩子的逻辑性将会得到很大发展。

        和孩子进行正式的交谈

        家长可以每天安排一小段时间和孩子谈论各种生活和社会上的问题。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进而家长可以就孩子的观点提问、假设、反驳、设置简单辩论,在某些重要的问题上,家长可以为孩子做出明确的正确答案。这样一来,孩子会把这样的练习当做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习惯成自然,慢慢的就会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了,在孩子以后的经历中,尽量让其有选择的权利并关注其选择的理由,他们的思维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训练方案

        方案一:敲水杯

        目的:提高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

        方法:准备3-5只相同的玻璃杯,或者别的容器,或多或少地倒一些水,准备筷子1根。游戏时,一个人用筷子分别敲击这些杯子,让孩子仔细倾听杯子发出的不同声音,引导孩子说出哪只杯子发出的声音高些,哪只杯子发出的声音低些。

        然后和孩子一起探索玻璃杯发音高低的原因:盛水最少的玻璃杯发出的声音最高,盛水最多的玻璃杯发出的声音最低。多做几组类似的实验,引导孩子最终总结出:同一质地的容器盛水,水越多声音越低;反之,声音越高。

        方案二:找宝藏

        目的: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

        方法:为孩子准备一件神秘礼物,如他喜爱的玩具或者他喜爱的零食,作为宝藏;一些空白卡片,一个装卡片的小包包。

        a.先把神秘宝贝藏起来;

        b.以文字配合图片的模式制作卡片,如画一张写字台,再写上“写字台”及其拼音。再分别把卡片藏好;

        c.为孩子背上小包包,然后给他第一张“写字台”卡片,小朋友就可以到写字台那边找另一张指示卡片了;

        d.依此类推直到孩子找到宝藏。

        把卡片和宝贝藏在孩子容易找到的地方,同时要确定房间里没有让孩子磕磕碰碰的地方。通过这种“先到了桌子那边,找到小卡片,然后再找到床那边……”的游戏,孩子能学会“先”与“后”的逻辑概念。

        方案三:一起做家务

        目的:让孩子从生活中学到数学概念。

        方法:生活里也有很多数学概念,比如,当你在厨房里炒菜时,可以身边的宝宝帮你往锅里放一小勺盐;或者当你洗澡时,可以让宝宝帮你倒一小盖子的浴液到浴缸里;或者收拾洗干净的衣服时,让宝宝自己拿一个软尺子量一量他裤子和上衣的长短等。

        除了利用以上的细节外,身为父母的你还可以和孩子玩测量身高的游戏:让孩子背靠着墙给他量身高,把他的身高在墙上做个标记,然后让孩子自己用直尺量一量。然后发问:“你有几把尺子高啊?”这会是小孩子最乐意回答的问题。如果孩子对尺子上的刻度感兴趣,你还可以借机教他厘米、毫米的概念,方便孩子做更加精确的测量。

        方案四:组成新物品

        目的:让孩子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方法:把下面的例题念给孩子听,让孩子想出一些类似的把几个物品组合起来,以达到创造出一个新的物品的目的。

        1把汽车和船的特性组合起来,人们制造出了水陆两用汽车,这种汽车既能在水里航行,又能在公路上行驶。

        2直升飞机能街垂直起飞,但是速度没有喷气式飞机快,人们把直升飞机和喷气式飞机组合起来,制造出了既能垂直起飞,起飞后又能变成喷气式飞机的两用机。

        家长要指导儿童怎样去把物品组合起来,使儿童明白组合的原理是要把原来物品的优点结合在一起,而不是盲目地乱组合。

        创造能力训练法是通过让儿童学习一些简单的创造技法,从而提高儿童创造能力,培养儿童创造意识的训练方法。


  (https://www.xbiqugex.cc/book_24709/1062734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i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i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