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朝大丈夫 > 第六百八十五章 修改政令

第六百八十五章 修改政令


见黄宗羲不言,李景笑着说道:“赤生,有一点你说的很对,你确实是不适合为官,因为你根本不懂政治之道,做官只会害了你。只有做我的幕宾,你的学问才能有用武之地,而且还不影响你做学问。”

        黄宗羲闻言说道:“大人如此见爱,学生只好从命。”

        李景笑了笑:“赤生,你不会后悔做出这个决定的。我现在就交给你一个任务,什么任务呢?就是编撰……编撰理论,我说的理论是什么意思你能够理解吧?”

        “应该是道理论述的意思吧。”黄宗羲迟疑着说道。

        李景说道:“对!就是这个意思。赤生,朝廷现在有很多事情都是大家商议以后觉得可行就做出决定的,完全没有理论依据,就比如说我们制定税率,只是结合前任的经验,去掉我们觉得不合理的东西,完全不知道是不是合理。

        阳明先生说知行合一,这个知其实就是理论。而我们现在是只有行,没有知,我交给你的任务就是把这个知给阐述出来,编撰成册。赤生,你说这算不算学问?”

        “这要不是学问,那什么是学问?只是这件事靠学生一人肯定是不行的,需要大家集思广益。”黄宗羲道。

        李景笑道:“你需要什么人自己选就是了!只是有一样,你是东林党后人,又是复社成员,我要提醒你,你可以找这些人一起来做这件事,但是绝不许把东林党和复社的政治主张弄到这个理论当中。”

        黄宗羲忙道:“决计不会!学生还至于糊涂至此。”

        李景点点头:“你明白就好。你不妨告诉你,不管是东林党还是复社,你们弄什么政治主张我并不反对,前提是别打着政治主张的旗号谋权。”

        “学生明白。“黄宗羲忙道。

        沉吟了一下,李景接道:“这样,你先找一些人把朝廷为什么要收税,税收都用在什么地方详细地阐述出来,然后会同会同户部人员核算国家一年的收支,再把土地部勘察的土地进行分等,最后制定出一个合适的税率出来。”李景说道。

        “这件事由学生牵头好像不合适吧?”黄宗羲道。

        李景笑着摇摇头:“你错了,这件事正该是你们这些做研究的人去做才合适,如果让官员们去做,他们会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这样肯定会出现很大偏差,而且很难予以纠正。你们这些人制定出的税率如果出现问题,纠正的时候阻力要小得多,因为这些事跟你们没有利害关系,你们不会进行阻挠。

        所以我让你们这些做研究的人去制定税率,官员们照章办事。若是官员在处理事情时发现了什么问题便反映上来,然后你们再进行研究,拿出更好的方案。

        我们只有这样做,国家的制度才会越来越先进。”

        顿了顿,李景接道:“当然,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步要一步一步地走,现在税率这一块归户部管,你们重新制定税率还是要以户部的意见为主,你们要是不尊重他们的意见,他们不配合你们,你们也干不成这件事。

        不过你也不必担心他们会全盘否决你的意见,毕竟你是以我的幕宾的身份牵头去做这件事,代表的是我的意思,他们要是否决你的意见就是否决我的意见,他们不会做这么糊涂的事情。”

        黄宗羲闻言轻轻叹了口气:“大人,学生以前跟一些朋友谈论大人施政,都认为大人行事急切,现在才知大人做事实在是稳重至极。”

        李景摇摇头笑道:“你们有这样的看法也不能算错,我以前颁布的那些政令确实很急。不过你们不知道我颁布的那么些政令有很多都是临时的,等国家慢慢稳定下来,是要重新进行修改的。”

        “政令岂是儿戏,怎能随便更改?”黄宗羲惊道。

        李景笑道:“政令一经颁布,确实不能轻易变更,不过那要看什么情况。

        你知道我初掌朝政的时候大明是什么状况吗?当时国库一两银子没有,而且还拖欠了数十万士兵几个月的军饷,军队随时可能哗变,事实上已经有军队开始哗变了。西北数省连年旱灾,而国家却拿不出粮食赈灾,以至于很多地方不断爆发民变。

        赤生,国家出现如此局面,换成你处于我的位置,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

        黄宗羲摇摇头:“学生不知如何解决,哪怕学生知道大人颁布的那些政令,但是换做学生坐大人的位置,照样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因为学生既无大人那样的胆量去颁布那些政令,又无大人那样的能力去推行那些政令。”

        李景笑了笑:“有时候胆量都是逼出来的,如果我不能尽快筹措到银两发放军饷,尽快安抚住百姓的心,那大明就无药可救了。所谓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所以我颁布了很多非常苛刻的政令,但是这些政令只能用于一时,当国家安稳下来以后,再施行那些政令就不合适了。

        另外,现在大明有很多政令引用的是我在平阳府时颁布的地方法令,这些法令在平阳府施行可能没有问题,但是却未必适用于整个国家,因为各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而且那些政令是我多年前制定的,那时我年纪尚轻,考虑问题还不成熟,所以,这些政令日后必然要进行调整。

        不过说实话,在大明到底应该推行什么样的政策,我也在慢慢摸索。而且光靠我自己摸索不行,要大家集思广益才行,尤其要多听取那些专业人士的意见。

        那什么是专业人士的意见呢?我打个比方,比如说我们要引进一种新的农作物,这种农作物未必什么地方都能种植,在我们不知道情况之前,不能轻易推广,要先进行试种。

        这个试种不能让农民去试种,要研究农学的科技人员去种。

        在各地经过几年试种以后,这些人就可以告诉我们这些农作物适合在什么样的地方,什么样的条件下耕种,这时我们便可以找适合耕种这种作物的地方进行推广。

        这就是专业人士的意见。

        可惜咱们大明这样的专业人才太少,因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在大家心里根深蒂固,大家都想着读书做官。

        所以我们要培养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就得打破原来的科举制度,让大家知道,要做官不一定非得靠读书。

        而且我们要大家知道,这些专业人才即使没有做官也一样可以参政议政,甚至比当官的说话更管用。

        我让你牵头搞税率调整,其实就是为了这个目的,以后我会招募各样的人才成立一个团队,专门研究各种政令。如果可以的话,各部衙门也要成立自己的专业团队,这样我们制定政策的时候才能尽量避免出错。

        赤生,等我们大明拥有大量的专业人才的时候,那时才是大明真正强大之时。”

        黄宗羲闻言赞叹道:“大人所言,句句治国之至理名言。跟大人相比,我们复社那些成员整日空谈治国实在是井底之蛙。”

        李景摇摇头笑道:“也不能这么说,复社之中还是有不少人才的,比如说你和密之还有陈子龙,就连那个被我发配到朝鲜的张溥都称得上人才。”

        黄宗羲闻言沉吟了一下道:“大人既说张溥是个人才,又说大明人才太少,为何还要把他发配到朝鲜?就算张溥有些事情做得不对,但是以大人的胸襟,不会容不下他吧?”

        李景摇摇头笑道:“张溥这个人怎么说呢?这个人是有文采的,但是他只适合做学问,根本不适合做官。

        他推崇的周延儒也是如此,周延儒的那些政治构想都是不切合实际的东西,根本不能解决大明的问题,因为他们根本就看不到大明出现如今这种局面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连原因都不知道,如何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所以张溥这样的人只能让他们提提建议,让他们主政只会害事。偏偏他们自己不知道,总觉得自己是对的。

        而且张溥的功名之心太强。竟然数度纠集一些官员上书要求起复周延儒,周延儒本人更甚,为了重新出山,竟然行谄媚之事。

        前年我从福建回京时,皇上率领百官于城外以皇帝之礼迎接于我,并且呼我万岁的事你应该听说过,这就是周延儒的主意,此人行为之无耻可见一斑,张溥推崇这样的人,我岂能容他?

        不过念他们一身学问,我终究没有处置他们,只让皇上下令将他们发配到朝鲜,让他们到朝鲜去传经布道。

        应该说周延儒和张溥的影响力还是有的,在朝鲜推行汉学儒学非常顺利,很多朝鲜人现在已经开始以大明人自诩。

        等再过两年,我打算让他们到吕宋去,让他们在吕宋为大明传经布道,教化那些吕宋土著。”

        黄宗羲闻言呆默了一会儿,心里暗暗叹了口气,李景如此说,那张溥和周延儒等人至少几年之内是别想再回大明了。

        李景摆摆手接道:“好了,这件事以后就不要再说了。密之,你在都察院历练了近一年,我看差不多了,到户部去吧,先跟赤生一起研究调整税率的事。等新的税率制定出来以后,我再安排你别的职务。”

        “是!多谢大帅!”方以智躬身行礼道。“好了,我要进宫见皇上,你们这就去吧。”李景笑道。方以智和黄宗羲闻言忙道:“学生告退。”


  (https://www.biqiugexx.com/book_4354/270277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