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寒门首辅 > 第三百五十八章 朝野风波

第三百五十八章 朝野风波


  “嗯,夫君就当不知道好了。”

  徐芊芊十分懂事的说道。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谢慎顿了顿道:“改日我找以中说一说,看看他那里有没有办法。”

  谢丕好歹也是一司主事,还是有些话语权的。

  虽然这种事情最终还是侍郎、尚书拍板,但给出建议的却是这些五六品的职事官。

  妻兄有求,他这个妹夫若是完全置之不理也太没有人情味了。但绝不能由他亲自出面,这个度要掌握好,绝不能逾越。

  芊芊显然有些惊讶:“夫君,这样真的可以吗?”

  谢慎笑道:“这要看你大哥想要什么了。若是升迁肯定是没戏的,获得个中评问题不大。”

  吏部的考评参考的最多的就是官员政绩。政绩无外乎那几样。税赋方面徐伦肯定是不指望了,教化百姓,兴修水利上却可以提一提。

  细算一算,徐贯治水前后没少往松江跑,虽然徐伦赴华亭县当百里侯时徐贯已经返京,徐伦沾不上老爷子治水之功,但之后的水利维护疏通上也是可圈可点的嘛。

  这就叫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这两处政绩一提,大概可以功过相抵。徐伦继续外放做个七品县令应该不成问题。

  历史上对这位没怎么提及,大概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

  就这么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也挺好。

  “为夫且去写奏疏,等写好了再来陪你。”

  ......

  ......

  翌日一早,谢慎便将请开海禁的奏疏呈递至御前。

  弘治皇帝没有将奏疏压下,而是立刻批复了“知道了”三字,命六科给事中誊抄一份副本录邸报发往各衙门。

  皇帝批复奏疏极有讲究。通常不会将意见直接署在奏疏上,而是只用几个简短的词语表明立场。

  用的最多的,自然就是“知道了”。

  之所以用“知道了”而不是“准”,含有极高的政治智慧。因为“知道了”只是表明皇帝知道了这件事情,对臣下的奏请默许。

  在有些事情上,默许和允准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如果臣下做的有失妥当,天子还可以严厉责斥。但如果是允准后再责斥,大概天子也会没有面子。

  至于具体的处理意见,内阁大学士们早就票拟好了,天子只要浏览一遍即可。

  故而当一日后邸报传到都察院中时,谢慎直是有些无奈。

  天子叫六科给事中把奏疏誊写在邸报上由百官去看,意思再明确不过了。

  那就是看看百官对这件事的反应。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天子并没有命给事中把王华上的奏疏也誊抄一份副本,证明他对此事是十分犹豫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

  谢慎立刻便成了风云人物。都察院中,不管是什么品级的御史都就是否应该开海禁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御史干的就是耍嘴皮子的活,嘴上功夫自然了得。

  一群御史老爷凑到一起,直是吐沫横飞,最后演变成了两方的骂战。

  许多老资历的御史对此见怪不怪,优哉游哉的喝着茶,倒是谢慎十分尴尬,劝也不是,不劝也不是。

  好在这轮骂战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很快便达成了共识,应该开海禁。

  这让谢慎大为惊讶,心道大明的风宪官怎么都这么开明,却不知是王华提前放出风去,叫都察院的几位同僚暗中进行风向引导。

  换句话说,从一开始这件事就不简单是一两人上奏那么简单。

  要想让天子、朝廷同意开海禁,必须得在舆论上获得支持。

  都察院是这样,其他部寺衙门同样如此。

  只不过与督察院不同,这些衙门中的分歧更大,迟迟不能达成一致。

  这当然不是谢慎想要看到的,要知道分歧越大,天子的决心便越会动摇。

  天子一旦决心动摇,这件事不了了之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作为一个穿越客,自然知道开海禁对大明发展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海洋贸易才能弥补大明许多先天不足的东西,才能做到真正的中兴。

  不然按照历史发展下去,所谓的弘治中兴也不过是个治标不治本的自我安慰罢了。

  但他又不可能一一去诸部寺游说。大明没有这样的政治传统,即便游说也是依靠私人情谊在私底下进行的,绝不能搬到台面上。

  这件事分歧如此之大,归根到底还是利益使然。

  大明朝的官绅,官商是不分的。

  很多官员自己就是大地主,家族经商更是寻常之事。

  浙商、闽商等海商基本控制了大明的海洋贸易,以走私的方式大笔捞金。

  这些钱中有不少便被献给了部寺大员,他们当然要替海商说话了。

  开海禁之后,影响最大的就是这些原本靠走私垄断海贸的闽商、浙商了。

  有了海经局,一切都要走流程,再想靠着以前那一套牟利是不可能了。

  此次上书和谢慎以往上书都不同。

  以往谢慎只是针对一个人进行弹劾,所受到的威胁也只限于那个人和他的盟友。

  而谢慎请求开海禁,得罪的却是整整一个群体。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个群体的数量还真的不少。

  但是谢慎不打算后退,因为这是改变大明国运的一次最好的机会。

  如果此时不能够开海禁,或者说海禁开的不彻底,通过海贸兴国的设想便成了泡影。

  故而他联合都察院中支持他观点的御史联名又上了一封奏疏。列出了开海禁的十条益处,并对反对者提出的异议逐一驳斥。

  果然,这封联名奏疏一经呈上,连内阁都大为震动。

  以徐溥、刘健为代表的台柱子对此很是反对,而李东阳、谢迁为代表的少壮派则支持谢慎开海禁的奏请。

  连内阁都有分裂的趋势,弘治皇帝再也坐不住了。

  天子马上召见内阁诸大学士,就开海禁一事展开了一次御前讨论。

  徐溥、刘健反对的理由是“禁海乃祖宗之法,祖宗之法不可废。”

  而李东阳、谢迁支持的理由是“开海禁,增税赋,强国运。”

  双方都有道理,弘治皇帝还是很为难,最终不得不宣谢慎进宫问询。

  ......

  ......



  (https://www.xbiqugex.cc/book_50463/2149470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i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i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