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之大亨是如何炼成的 > 第14章 宏发电子厂

第14章 宏发电子厂


纪峰当初借王建海的两百万,还有半个月就要到期了。

        这个月末纪峰将从账户里提出两百万的现金,还给王建海。

        如果一切顺利,到下个月,他手里应该有近四百万的资金。

        一个多月的时间,四百万,这样的度已经是非常快了,但对于纪峰来说,这还远远不够。

        这天回到宿舍,纪峰看了一眼,只有董明在玩游戏,另外两个人不知去向,他给王森打了个电话。

        “老大有事吗?”王森问道。

        “在干嘛呢?”纪峰问道。

        王森笑道:“几个朋友没事,在kTV唱歌呢,你要有事我马上回来”。

        喝酒什么时候不能喝,但纪峰主要找他帮忙,这可不多,王森此时心里的算盘可响亮着,加上有了他老子的资金支持,他现在对纪峰几乎是有求必应。

        纪峰想了一下说道:“你要真没事的话我想借你车出去一趟”。

        一个小时后,王森开着车回来了。

        将钥匙放在纪峰面前,“老大会开吗?”

        纪峰笑道:“我倒是会开,但没证啊?”

        王森拍着胸脯说道:“那我就是老大的司机”。

        两人跟董明说了一声,然后开车离开了。

        “老大去哪儿?”王森问道。

        “宏电子厂”,纪峰说道。

        王森有些奇怪,“电子厂,就是城东那个?”

        纪峰嗯了一声。

        “老大去那儿干嘛?”王森问道。

        纪峰:“去看看”。

        车子开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来到了城东郊区的宏电子厂。

        这个电子厂算得上是江宁市新经济时代下最早的一批工厂了,至今已经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了。

        一条四车道的水泥路专门通向电子厂,不过或许是年久失修,有些坑坑洼洼的。

        将车停在前面的停车场,纪峰和王森下了车。

        先是看了一眼周围的环境,四周虽然不算荒凉,但大多是一些矮房子,而且人口密度并不大。

        电子厂还是有些污染的,当初选址的时候就比较偏僻,虽然过了这么多年,但这个方向的展相对迟缓。

        不过纪峰知道,要不了十年,城东这一片将会被划为整个江宁的经济开新区,国家政策扶持,成为新经济模式展试点区。

        纪峰的打算是买下电子厂,这个打算是多方面的。

        第一个是他需要展自己的产业,电子厂投资不大,而且容易出成绩,当然这是对他来说。

        其二,利用电子厂纪峰可以达到圈地的目的,目前城东这边的土地价格比起城西和市中心来说差得远,但日后的价值却是无法想象。

        考虑有很多,这第一步,就是拿下这家电子厂。

        纪峰对宏电子厂有一些了解,但非常有限,这次过来就是实地考察来的。

        电子厂的大门是铁门,看上去锈迹斑斑,旁边一个安保室,有个六十多岁的大爷坐在里面。

        纪峰和王森走了过去。

        大爷看到有人,打开门走了出来。

        纪峰笑着说道:“大爷下午好啊”。

        大爷挺随和,笑道:“年轻人来这里干什么啊?”

        纪峰笑着递上一支烟,说道:“我们是本地人,没什么事过来走走看看,听说这个厂有二十年了,挺久的,以前也没来过,这不没事过来看看”。

        大爷看了两人一眼,笑呵呵的说道:“早些年要过来这里还热闹一些,现在啊,也没什么好看的,你看前面这些草都没人打理了,我以前没什么事还能帮着打理一下,自从这腰出毛病后,也就没这工夫了”。

        纪峰面带诧异的道:“是吗,我们读书那会儿可是早就听说过这个厂,挺出名的呢,怎么现在这个样了呢?”

        大爷也没什么事,似乎乐得有人陪他们聊天,开始如数家珍起来。

        宏电子厂始建于1986年,最初是市属企业,起点较高,最开始主要的业务就是生产收录机,还有手电筒。

        进入九十年代,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经济逐渐形成,这些市属企业也被迫面临转型,坚持了几年后,电子厂在1998年被一个私人收购。

        当时电子厂已经开始将业务转向了电视机组装,但因为缺乏一定的研能力,利润空间太窄,而且受制较大。

        私人收购后,电子厂花了两三年时间才算重新振作起来,终于开始有了一些起色。

        进入二十一世纪,电子厂的主要业务已经开始转向了手机市场,主要负责手机硬件设备的研和制作,主要以手机壳和按键为主,同时自己还研生产各类喇叭和音响。

        经过几年的修生养息,电子厂已经具备初步的研能力,开始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手机产业的逐渐燥热,2oo3年,电子厂也迎来了一个小高潮,那个时候,电子厂前面的停车场车来车往,各种零配件整车运走,电子厂员工最多的时候有三四百人,每年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一亿多。

        不过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好多久,就在去年,国产手机靠着价格优势赢来的短暂性胜利,在国外品牌的合围之下,瞬间溃败。

        国产手机的溃败导致的就是最上游的零配件供应商,产品积压,订单作废。

        几乎是一夜之间,宏电子厂从盈利变成了负债累累。

        宏电子厂虽然有一定研能力,但没有关键技术和产品,受下游商品的影响较大,无法形成市场核心竞争力,一旦市场转变风向,他们就是最先被波及的一批人。

        好在这几年国内mp3市场火热,靠着给一些大厂家组装和提供配件,目前宏电子厂还在苟延残喘着。

        只是毕竟入不敷出,想要重新活过来,要么绝地逢生,要么就地解散。

        这一聊就是半个多小时,这期间,整个门口就进出两三个人,着实看上去有些凄惨。

        大爷告诉纪峰他们,现在厂子里就剩下五六十个人,还大都是一些上了年纪有感情的。

        纪峰问了一下,厂子老板叫杜长伟,部队出身,做事果断有魄力,很多老员工都服他,这大半年来,杜长伟很少回工厂,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面跑,借钱。

        大爷有些惋惜道:“听说厂子里已经两个月没有大钱进账了,工资虽然没怎么拖,但也没几个钱,要是再没钱进账,怕是得散了”。

        纪峰说道:“大爷,能进去吗?我们想进去走走,放心,就在外面逛一下,不会进厂区的”。

        大爷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点头,“那行,不过不要逗留太久,要是被领导看见了就说是我家属”。

        纪峰谢过大爷,带着王森进了厂子。

        (本章完)


  (https://www.xbiqugex.cc/book_75514/257757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i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i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