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帝皇书II > 第九十五章

第九十五章


第九十五章

        一年后。

        北秦王宫,已入夜。

        新帝莫凌方四岁,先王驾崩后,新帝很是依赖生母。新帝生母乃朗城西家嫡女西云焕,如今被宫内尊称西太后。西太后在新宇殿哄了莫凌入睡后去了上书房。

        西太后入上书房的时候,莫霜正在看前线送来的战报。

        “凌儿睡了?”莫霜抬眼,揉了揉额角,眼底现出一抹乌青的倦意。

        西太后颔首,瞧见莫霜的神色,担心问:“战报又送来了?”她顿了顿,“是不是爹又失了城池了?”

        她出身武将世家,不若一般的妃嫔胆小较弱,一语中的。

        当年一战,北秦不世名将鲜于焕败亡云景城,连澜清又重伤而归,再不能领军出战,如今对着施诤言尚有一战之力的只剩下西鸿了,但饶是他,也难以阻挡施诤言和帝烬言的联手夹击,这一年多来步步溃败,战局对北秦而言越发艰难。

        “三日前锦城和莫城相继被攻下,西元帅退守漠河之后。王城之外,只剩下五座城池了。”莫霜合上战报,沉声道。

        西太后一声惊呼,失了血色,露出震惊之色,“父亲都退到漠河之后了?”

        北秦莫氏一族源起于漠河一代,世代盘踞于此,数百年前崛起南下扩张,花百年之功建北秦王朝,自王朝建立后上下历经百战,还从未有过一战能逼得莫氏退居漠河之后。

        这是北秦最后的五座重城了,一旦被攻破,北秦已然亡国。

        莫霜颔首,“明日西元帅退居漠河的消息就会传遍朝堂。”

        到时必定更是臣心涣散,这一年多朝堂上休战的谏声不绝于耳,并非北秦不愿求和,半年前莫霜便将休战求和的国书送到了大靖,称愿意割北秦十城,称臣于靖,年年朝贡。可帝梓元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谕令极不客气地被施峥言当着三军宣读而出,自此北秦更是士气低迷。

        “公主,如果这五城也落入大靖之手,王城被围之前,你带着凌儿回雪山里吧。”莫氏起源漠河一代,祖宗根源却是在云夏大陆的极北万里雪山中,那里人迹罕至,气温远低于大陆上的任何一处,只有北秦人才能在那里生存。西太后这么说,是存了保住北秦最后一支嫡系皇族血脉的心愿。

        若非帝梓元生了灭秦之心,西太后也不至于有这种想法。

        莫霜摇头,“太后,如今已不是百年前了,北秦子民习惯了温热的气候,再回雪山,怕是不用大靖军队绞杀,我们自己就会先死在冰山雪地里头。”

        “那如何才好?”西太后忧心忡忡,朝新宇殿的方向望了一眼,目露坚毅,“哀家一条命无足挂齿,自当与王城和北秦共存亡,可凌儿才四岁,先王只有他这么一个子嗣,如果连他也保不住,那咱们北秦皇室……”

        西太后声音悲恸,念及幼子生死,再也说不下去。

        “公主殿下!”

        恰在此时,房外侍卫长肖恒提声禀告。

        莫霜来了精神,一下子坐直身子抬头望去,“快进来,秦景侯如何答复的?”

        战报送到后她便遣肖恒入侯府去请连澜清,意在请他领兵出战。

        新帝年幼,莫霜要留在王城主持大局,如今唯有用兵神鬼莫测的连澜清有希望拦住大靖的虎狼之师。

        瞧见莫霜希冀的眼神,肖恒有些踟蹰:“殿下,秦景侯说四年前一战后他已功力全无,实不能再领兵作战,请公主和陛下恕罪。侯爷还说……”

        “说什么?”

        肖恒忐忑回:“说他欠先帝的一条命,德王作乱时,已经还给公主和陛下了。而老先王当年的恩情,他有生之年,亦不敢忘。”

        连澜清说的老先王,指的是先帝莫天的父皇。

        连澜清知道当年连氏族人被灭的真相了!

        莫霜心底重重一沉,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莫天临死前把连氏一族被灭的真相告诉了莫霜,并嘱咐她永远也不要对连澜清提及。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当年父皇的一番算计,终是让北秦皇族十几年后尝到了苦果。

        “公主,连秦景侯也不愿领兵出战,我们北秦难道真的只有国破家亡这一条路了?”西太后哀声问。

        莫霜比她顾忌得更深更远。当年北秦铁骑南下大破大靖潼关,坑杀大靖百姓无数,安宁和施元朗皆亡于北秦之手。如今北秦皇权覆没在即,北秦亡国后谁能护得住那十万北秦子民?血仇累累下,帝梓元又怎会给北秦皇室和百姓一条活路?

        莫霜朝王椅上靠去,一阵疲惫感袭来,两年执政,北秦风雨飘摇,她掌北秦王权,早已独木难支。

        “肖恒,去崇善殿内一趟,请灵兆师父过来。”

        北秦国师净善两年前闭关,崇善殿交由他的入室弟子灵兆执掌。朝内关于净善离世的消息纷纷乱乱传了数年,但只要北秦皇室一天不公布,便无人敢断他生死。

        “公主,国师已经……”西太后收住声,朝房外扫了一眼才道:“只是一个灵兆又有何用?”

        “太后,国师善观星象,数年前便观出我北秦有灭国之祸。”

        西太后顿时来了精神,“那国师可是留了解祸之法?”

        莫霜半晌未言,她抬首望向南方,目光悠久而绵长,透着不知名的企盼和希冀。

        “但愿当年之言,他愿意允诺。”

        这日深夜,崇善殿掌殿灵兆领着一队侍卫从王城而出,趁着夜色朝漠河的方向而去。

        两日后,大靖帅帐中。

        一身道衣的青年望着目光沉然的施诤言,微微弯腰。

        “施元帅,涪陵山一别数年,元帅可还安好?我为旧诺而来,还请元帅看在当年师尊舍命相救之情上,准我入大靖帝都,面见贵国诏王。”

        (前两章忘记给自封为王的韩烨取称呼了,他叫诏王嘿嘿嘿。。。)

        除了北境战局牵动着大靖朝堂的一举一动外,这几年大靖朝上平稳得紧,连带着京城里也少了许多热闹。但临近年关,还是有件事破格让安安稳稳的京城热闹了起来——靖安侯府的嫡小姐帝安乐,即将周岁了。

        她的生辰日还未至,日日等着送进侯府的礼物就已络绎不绝。摄政王和诏王本欲在昭仁殿为她举办盛大的周岁礼,可惜被靖安侯夫人以战乱未休的理由婉拒,两位殿下尊重靖安侯夫人的意见,将周岁宴挪到了帝府举行,亦只延请亲近之人参宴。

        周岁宴前几日,韩烨循例入涪陵山看望帝盛天。这几个月韩烨发现帝盛天的性子越发疲懒了,以前她还愿意指点梓元和自己几句朝政上的事,如今却是除了下棋看书赏梅品酒,半分涉山下人烟气的话都懒得说了。韩烨倒也没觉得不好,这位帝家老祖宗沉浮跌宕了一生,如今能在涪陵山逍遥度日,也是一桩美事,怕是太、、祖泉下有知,也会安心吧。

        韩烨从涪陵山而下,马车走了没几步,便有侍卫在一旁禀告。

        “殿下,那位今日又来了。”侍卫望着不远处桃树下立着的人影,禀告得有些迟疑。他本不欲传话的,奈何当年在东宫时也算受了那位一点小恩惠,如今那位恳求到面前来,便这么微不足道地提了一句。

        马车里的韩烨掀开马车布帘朝外看去。

        不远处的桃树下,帝承恩一身白衣,单薄地立着。

        他每隔半月都会上涪陵山看望帝盛天,外间只当他虔诚佛道,不疑有他。自他巡守回京一年来,凡来此处,下山时必有帝承恩遥遥相望。

        她不避讳,不上前,只这么安安静静守在涪陵山下的这条路上。

        往日韩烨御车而过,从不停留,这次马车停的时间比往常多了一会儿,帝承恩眼底生出一抹希冀,直到那藏青修长的人影从马车上走下,她才猛地反应过来。

        韩烨挥退侍卫,独自朝帝承恩而来,不过片刻便立在她身前。

        “殿下!”单只韩烨这么立在帝承恩面前,她便已眼中含泪。韩烨还朝后她并无资格觐见,自当年韩烨从东宫出征,五六年光景已过,如今再见,恍若隔世。

        “承恩以为、以为再也见不到殿下了!”她盈盈下拜,终是忍不住留下了泪,倒也情真意切。

        无论这些年她经历过多少,改变多少,她当年从泰山而下为韩烨之心,经年未改。

        韩烨没有阻她相拜,直到帝承恩起身,他方才开口。

        “本王离京数年,多谢挂念。”这么多年帝承恩心系于他,从未移志,韩烨这一句,确实实在。

        帝承恩想不到会从向来清冷的韩烨口中听到这句话,一时有些愣神,“殿下……”

        “此次相见,本王有件事想与你道歉。”不待帝承恩开口,韩烨又道:“当年本王以为泰山上所囚是梓元,十年照拂,让你错生情意,后你下山怒你冒充梓元身份,如今想来你入泰山是帝洛两家一手安排,当时亦不过区区幼童,并无主宰的权利,下山后为求自保不愿言明身份,也是情理之中。本王未给你半句辩驳的机会,自此极尽冷言,是本王的错。”

        帝烬言原本以为韩烨即便愿意见她,以他对帝梓元和帝烬言的看重,也会呵斥她这些年暗中所做的事,却不想竟听到了这番话。

        “过去种种,都已过去,你做的事本王不再追究,也希望你能放下帝承恩的身份,离开京城,重新开始。”

        帝承恩眼中隐有凄苦,“殿下肯纡尊降贵来见承恩,只是想让承恩离开京城,不再碍殿下和摄政王的眼吧?”

        韩烨沉默,并未否认,“梓元当年在西北征战的时候伤了身子,太医言她要静心休养,凡劳心累心的事都不必让她沾染。你总归带着太多前朝旧事,不必再出现在她面前。”

        涪陵山是帝梓元常来之处,帝承恩既然能正大光明堵韩烨,哪一天想不通了跑来膈应帝梓元也不是不可能的。

        “原来如此,既是殿下之命,承恩岂敢不从。承恩见殿下也不过是为了了一桩心愿,如今心愿已了,是该离去了。”

        帝承恩垂首,不再多言。

        韩烨转身离去,行了几步,帝承恩的声音传来。

        “殿下,我做了那么多大逆不道的事,您有一百种办法可以惩戒我,也可以让我不声不响地永远不能出现在摄政王面前,为什么,为什么您愿意饶恕我?”

        终究是执着了一生的人,帝承恩到最后仍然抱有一丝期待。若是这些年,韩烨曾有一分真心待过她,那她此生亦是无憾。

        韩烨停步,沉默许久,终于开口。

        “无论一切伊始如何,当年泰山十年囚禁之苦,你代梓元所受,本王一生铭谢。”

        这亦是他和梓元终究放过帝承恩一条性命的原因。

        韩烨的声音从风中传来,他抬步离去,身影再不可见。

        桃树下,帝承恩垂首而立。直到马车的声音在她耳边远去,她都没有抬首。

        许久,一滴眼泪伴着飘零的花瓣一同落在地上,转瞬消逝不见。

        她作为帝承恩的这一生,从十七年在帝北城遇见洛铭西那一日开始,在十七年后韩烨的这句话面前终止。


  (https://www.biqiugexx.com/book_18827/1097379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