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光熹帝国 > 第三十三章 荆州事变(中)

第三十三章 荆州事变(中)


天才壹秒記住風雨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早在刘辩继位之初,对于袁氏家族的防范就已经开始了。

        且不说原本历史上袁绍袁术两兄弟一个另立朝廷,一个自立为帝的行为就已经暴露出了这个家族的狼子野心。光是袁氏家族在朝堂中势力,就让刘辩有种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的感觉。

        当然,以刘辩在洛阳现有的实力,如果以暴力手段将袁氏一族在朝廷的势力一扫而空也不是不可能,然而刘辩却要顾忌这么做所产生的政治影响。

        早在袁隗的父亲袁汤开始,袁氏家族就已经有意识的在朝廷培植党羽,在经过其兄袁平、袁逢的努力下,到了袁隗这一代,袁氏家族已经成为了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朝廷望族。

        正因为如此,朝堂上的士大夫集团多以袁氏为尊,天下士人对袁氏一族也多有仰望。对付袁氏一族如果采取过激的手段话,势必会引起朝堂上士大夫集团的反对和朝政的动乱。天下士人也会同情站在袁氏家族的一边,对于帝国和刘辩的声誉也会产生极坏的影响。

        刘辩刚刚继位不久,羽翼未丰,急需要朝堂的稳固来一点点的积蓄实力。所以对于已在朝堂中根深蒂固的袁氏家族,一向采取的只是极力遏制,徐徐图之的办法。

        在经历反对法学院和何颙受污自尽的事件后,第一次交手落败的袁隗沉寂了很长时间,每天都只是上朝下朝处理公务,不惹事不闹事,摆出了一付“乖乖仔”的样子。甚至还主动上表向刘辩陈说现在有些州牧郡守的势力太大,对朝廷也不太恭敬,建议朝廷收回这些人的权利。并且还公开训斥了在南阳对朝廷诏令置若罔闻的袁术和主动推荐韩馥出任冀州牧来遏制袁绍在冀州的发展。

        袁隗的这些行为让人有一种其对大汉赤胆忠心的感觉,很多朝臣更加团结在袁隗的周围,天下士人对他的行为也敬佩不已。只是刘辩心里明白,此时的朝廷还没有收回地方军阀权利的实力,袁隗贸然在朝堂中公开提出这个想法,只是想妄图激化朝廷和地方的矛盾,制造混乱。

        然而袁隗摆出了这么一付公忠体国的样子,犹如缩进了乌龟壳里一样让刘辩无处下嘴。这不得不让刘辩感叹姜还是老的辣,自己的那点本事和袁隗这种老狐狸还是差距很大的。

        不过刘辩对于袁隗的招数也不是完全没有应对。他先是下诏赞扬的袁隗的忠心为国,甚至还肯定了袁绍袁术两兄弟对于守牧一方的贡献。并且公开表示现在的大汉帝国还不稳定,地方上黄巾余党并没有完全肃净,仍需要地方州牧郡守们的努力,朝廷此时并无意收权。

        刘辩的一番作为下来,才让袁隗故意制造出的危机消弭在无形。虽然袁隗事后也没说什么,一付谨遵圣命的模样。不过刘辩也从中看到了袁氏家族已经开始逐渐放弃了在朝堂的权力争夺,而把精力转移到了地方上面。

        袁氏一族从袁安开始就一直在朝堂的任职,所有的政治动作都是基于朝堂上的争夺。然而从袁绍开始的袁氏家族第五代,除了袁逢的长子袁基还在朝廷任职外,袁平之子袁遗出任了山阳太守,袁绍现为渤海郡太守,袁术为南阳太守。除了袁遗在山阳太守的位置碌碌无为之外,袁绍和袁术一个在北一个在南却都做的风生水起。

        南阳郡共有二十七城,五十万户,人口达到二百一十万人,境内的农业、手工业都极为发达,乃是大汉帝国的第一大郡。拥此雄郡袁术可以说如鱼得水,利用自己家族四世三公的名头不断的招揽名士效力,扩充势力。

        自忖实力不凡的他已经完全不把朝廷放在了眼里,不但不尊朝廷的诏令,还在辖内大肆宣扬“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言,大有割据自立的势头。

        关于袁术在南阳的表现,早有统调社的社员将他的所行所为报告给了刘辩。只不过刘辩对此并不是十分担心。在他看来袁术在南阳看似不可一世,其实只不过是瞎折腾而已。

        袁术为人骄奢蛮横,自视甚高。在他心里觉得光凭自己四世三公的名头,别人对自己就会纳头便拜,主动投效。实际上投奔其帐前效力的仅是纪灵、张勋这样的勇夫。而南阳身处荆襄,又毗邻扬州,荆州名士和江东豪杰袁术一个都没有得到,足可见其只不过是凭借着一时之势猖狂得志,硬实力一点没有。怪不得《三国志》里孔融对他的评价是“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而同样是出任地方,袁绍表现的就比袁术强的多了。不但在渤海郡内安民兴业、发展生产,还愿意折节下士,不以自己家族四世三公的名头为凭。一时间,如郭图、田丰、颜良、文丑等河北境内对大汉帝国已经丧失信心的谋臣武将都倾心相投。袁绍的实力逐渐增强,隐然已经有了全领冀州的势头。

        有野心,又愿意努力,相比较袁术的不足畏惧,刘辩觉得锐意进取的袁绍才是大汉帝国真正的心腹大患。

        遏制袁绍在冀州的实力其实早在刘辩心中盘算,只不过还未等想到实施的办法,袁隗却主动的上表朝廷,认为个别地方郡守的实力太大,朝廷应想办法予以遏制,并表御史大夫韩馥为冀州牧,去牵制冀州的袁绍。

        向撇去袁隗上表的包藏祸心不谈,韩馥在刘辩的心目中并不是一个好的冀州牧人选,可却又是一个不得不用的无奈人选。

        在刘辩心目中,卢植才是出任冀州牧,牵制袁绍的最佳人选。卢植本身是天下大儒,名望甚高,其家族亦是幽州涿郡的望族,对于毗邻冀州的卢植也会多有支持。而且以卢植的能力和对刘辩的忠心,也不会担心卢植会割据自立。

        不过刘辩还需要卢植坐镇洛阳,帮助他处理朝政,牵制袁隗等人,根本不可能让他出任冀州。而其他和卢植一样有名望的大臣,如朱儁,刘辩这需要他镇守豫州,监视防范袁术,而皇甫嵩则在长安对抗西凉军。所以刘辩只好同意袁隗的意见让韩馥出任冀州牧。

        虽然历史上韩馥不是袁绍的对手,最后还是被赶出了冀州,不过短时间还能帮着刘辩阻挡一下袁绍的发展。况且韩馥最后之所以被袁绍夺去了冀州,是因为袁绍用计引公孙瓒进攻冀州,自己在派人吓唬韩馥把冀州让给了自己。而如今公孙瓒的老师卢植坐镇朝堂,为刘辩的臂膀,对于公孙瓒也可严加约束,如果没有了公孙瓒进攻冀州的导火索,袁绍再想其他的方法夺取冀州也要费上一番功夫。

        解决了冀州牧的问题,刘辩本以为可以放心的平灭西凉叛军,想不到袁术竟然趁刘辩西去平叛之际,在他的背后搞起来小动作。王睿被杀后,袁隗上表朝廷举袁术为荆州牧,已经暴露出了荆州事件和袁术以及袁氏家族有着微妙的联系。

        虽然刘辩不知道孙坚和袁术是何时搭上线的,怎么搭上线的,不过从历史上孙坚也曾为袁术驱策来看,荆州事件必然有着袁术在背后的指使。其目的就是在荆州制混乱,自己好趁乱取事。在王睿被杀后,袁术就站出来公开肯定了孙坚“为国除奸”的行为,并向朝廷表孙坚为破虏将军,这足可见他与孙坚之间的勾勾搭搭。

        对于袁术的诡计,刘辩只好见招拆招,利用袁隗表章里的话“术威猛刚济,群贼素来惧服,可为天子牧守一一方。”顺水推舟的表示如今汝南郡的黄巾余党有抬头的趋势,既然太傅在表章里说袁术擅长牧守一方,震慑宵小,就改袁术为汝南太守,后将军,去防范在汝南即将要死灰复燃的黄巾军。

        后将军是朝廷的重号将军,虽然现在取消了录尚书事的权利,只是变成了单纯的军事长官,可是在朝廷里仍然尊贵无比。刘辩这么做明着是升了袁术的官,实际上是把他调离南阳,摆脱他对荆州的影响。

        接着听从黄琬的建议拜张咨为南阳太守,而对荆州牧的人选,刘辩则选择了刘表。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少年便名闻于世,为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模样也姿貌温伟。早期曾经参加过太学生运动,和张俭、陈翔等人共称为“江夏八俊”。

        刘辩之所以选择他为荆州牧,却有着自己的想法。刘表虽然在原本历史上也是割据一方的诸侯,但是其人好空谈,虚有其表,只知道固守荆州,根本没有图谋中原的野心。他的性格和远在益州的刘焉一样,只是想在荆州当个土皇帝而已。况且他的两个儿子也不争气,被曹操骂做猪狗(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曹操的大军一到就率众投降了。故此相比较野心极大的袁术,选择刘表出任荆州牧更易与刘辩今后对荆州的收权。而且最主要的是历史上刘表出任荆州牧后,爱民养士,从容自保,在外抗击袁术,在内很快平灭了宗贼叛乱,使荆州恢复了安定。这些都是刘辩愿意选择刘表的原因。

        在南阳的袁术得知朝廷的决定后异常的愤怒,公然抗诏,滞留在南阳不肯离开。并暗中指示孙坚,在荆州制造了第二起震惊寰宇的恶性政治事件。

        光熹二年十一月末,孙坚以南阳太守张咨勾结宗贼作乱之名攻杀了张咨。袁术也暗中派兵堵在刘表入荆州的道路上,准备随时结果的刘表。

        荆州问题再次岌岌可危。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下一章节)


  (https://www.xbiqugex.cc/book_23950/1039439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i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i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