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宋之高衙内威武 > 第47章 未雨绸缪

第47章 未雨绸缪


马三保眼睛转了一圈,很快明了过来:原来高墨涵是想借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传话给真正的“话事人”—王皇后呢!

        马三保谦恭的道:“长江后浪推前浪……马老哥老啦……愿闻其详。”

        高墨涵心里道,马三保果然是宫廷中长大的老怪物,情商逆天,分寸拿捏的十分妥当。

        高墨涵拱手向北致敬,语重心长的道:“臣闻自古圣贤修身做事,心态最重要。当我们占尽天时地利优势的时候,只需稳住心态,不犯错误,少犯错误,按本分该做什么做什么,胜利总会水到渠成的到来。只要我们保持内心世界中空若寂,虚无一物的时候,别人拿什么来击败虚无缥缈的我们呢?因为我们本来就是虚空自身啊。”

        马三保疑惑道:“天时地利作何解?”

        高墨涵低声道:“王皇后永远是皇后娘娘,定王殿下永远是我大宋皇子中的嫡长子。”

        马三保点头会意的笑了笑。

        高墨涵的意思再明显不过,王皇后和定王殿下本身就拥有一手最好的好牌——母尊、子贵。

        只要她们母子不被夺嫡仇恨乱昏头而强行出牌,不中郑贵妃的挑衅、激怒之计,即使王皇后会因为目前赵佶更宠爱郑贵妃的年轻貌美而吃些小闷亏,但这不影响王皇后母子的身份和地位根基。

        自古红颜易逝,赵佶这样的花心君主过几年能不移情别恋?!可皇后之尊不会随时间流逝而贬值,嫡长子自古都是天然的继承法则。

        高墨涵挥一挥衣袖,展开金丝楠木桌上的宣纸,“歪歪扭扭”的写下一行字: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马三保初见这么“丑陋”的毛笔字,恶心的午饭都要吐出来。只是这行字里蕴含的哲理,让他不敢轻觑,而是默默的把这幅垃圾作品叠好,收放到怀中。

        高墨涵想了又想,再抬手写了一个大大大的“忍”字。

        “利刃搁置在心上,方为忍。”高墨涵“深沉”的道。

        马三保再也受不了这年轻人的“厚脸皮”,渣渣一样的蝌蚪字,偏要拿出来“秀”。当即三下二去五的收拾好,忍住,再放入怀中。

        高墨涵脸上烧。若不是事关重大,需再三劝谏王皇后安静忍耐为上上策,他何必这么“献宝”。

        马三保慢慢的琢磨透了高墨涵“墨宝”的用意,感慨万千,只是对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他越看不透了。

        马三保犹豫再三,咬了咬牙,从怀里掏出一张精美的便笺纸来,递给高墨涵。

        高墨涵接过纸来一看,却是用蝇头小楷密密麻麻写的一群人的名字和官职。

        高墨涵瞬间明白了,这是王皇后拉拢的“定王党”官员名单,准确一点说定王夺嫡支持势力。

        高墨涵默默的记诵了几遍。等到自己完全消化到脑海中的时候,当着马三保的面,用火摺子焚化了便笺纸。

        高墨涵整了整理好衣衫,遥遥向北恭祝道:“臣高尧卿定当为定王殿下效犬马之劳。”

        感情投资要趁早,有功劳更要学会“表”!

        大好的打包卖“忠心”的机会,岂能错过?

        再过几年,赵桓夺嫡优势越明显的时候,就不是这个感情价咯!

        马三保满意的点了点头。

        一切尽在不言中。

        高墨涵亲送走马三保到府门口。高墨涵答应马三保转达的王皇后的请求,尽快去定王府襄助赵恒。

        高墨涵心里默默盘算,将来该怎么调教这个小赵恒。

        哈,高墨涵一肚子各国文明史的资料,很快找到最佳的方案——

        把赵恒当作现代国家的虚君培养!

        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慢慢的完善、过渡到真正的虚君制度,率先在未来世界实现华夏民族的民主共和制度的模版!

        建立虚君制度,高墨涵绝不是在信口雌黄,强行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二货”举动。

        关于虚君制度,无论中西方,都已经有了初步的思想萌芽。

        “虚君”是典型的儒家理想,儒家所说的“无为”、“端拱”、“垂拱而治”、“垂衣裳而天下治”、“恭己正南面而已”、“不下席而天下治”等,都含有“虚君”的意思。

        国朝大宋以儒立国,儒道大振,君王与士大夫公治天下。“虚君”更成为本朝士大夫的重叠共识。

        国朝大理学家程颐解《周易》,提出:“进居其位者,舜、禹也;进行其道者,伊(伊尹)、傅(傅说)也。”意思是说,天子(舜禹)只是天下的主权者(进居其位),宰相(伊傅)才是天下的治理者(进行其道)。

        国朝前名臣富弼更是直白的告诫宋神宗:现在政务“多出亲批,若事事皆中,亦非为君之道。脱十中七八,积日累月,所失亦多”。显然,富弼反对君主“亲批”政务,因为即便是皇帝天纵英明,“事事皆中,亦非为君之道”。

        “虚君”不仅是宋代士大夫的重叠共识,反过来看国朝历代君主本人,也不敢公然与士大夫的共识唱反调。

        强势的宋太宗也不能不承认:“无为之道,朕当力行之”;太宗之子真宗皇帝对辅臣说:“军国之事,无巨细必与卿等议之,朕未尝专断,卿等固亦无隐,以副朕意也。”

        真宗之子宋仁宗更是“虚君”的典范,“事无大小,悉付外廷议”,以至于汴京舆论场皆评论说,“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

        在国朝一众士大夫和百姓看来,“虚君”体制中的君主“百事不会”并不是缺陷,而是美德,因为君主高拱在上,处于然的地位而不亲细务,具体治理国家的权责才能归于宰相政府。

        这与后世英国君主立宪制中的虚君——高贵典雅的女王陛下和相政府的关系,简直如出一辙。女王陛下名誉上至高无上,却只是国家和民族的符号代表,具体的国家大事权力则掌握在相政府手中,对全体国民负责。

        (本章完)


  (https://www.xbiqugex.cc/book_72598/250182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i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i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