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为大唐修条路 > 第四十四章 征粮旧事

第四十四章 征粮旧事


  贞观六年,关中大旱,钦天监袁天罡夜观天象,占卜卦象预测关中千里大旱,连续近一百天未曾落雨。

  关中百姓流离失所,纷纷逃荒。

  为了缓解关中旱情,李世民下诏关中百姓悬赏银钱打井,打一口价赏钱二十贯。

  可下令二十天,右卫汇报反馈道关中百姓压根不知道有这回事情的存在。

  李世民将房玄龄、魏征、岑文本等人叫到承庆殿,一脸怒气地骂道:

  “岑文本,打井的事情朕都说了快三十天了,为什么关中的百姓还不知道打一口井可得赏钱二十贯?你们中书省是怎么办事的?”

  岑文本拱手回道:“臣也查过了,不光百姓不知道,县里也不知道,公文刚下到各州!”

  李世民气愤地说道:“朕亲自交办的事情,公文却在各官署间转了三十天才下到州里?等转到县里,岂不是都道秋后了?那打出来的井还有什么用?”

  岑文本等人不敢再说话,低着头。

  就这样,中书省林林总总的撤职几十个臃肿的官员和部门,将其下放至各州县内。

  李世民随后又召集大臣商议实际应对旱情。

  如果各级官吏肯下力气,动员关中百姓每十户人家打井一口,拨款五万贯组织百姓修建引泾渭河水灌溉工事,再将南方急调粮食过来,仅仅只能解决二十万人的口粮度过难关。

  而关中却有近三十五万人口受灾!

  那么如何解决这剩下的十几万人粮食呢?

  后来李世民在承庆殿案前踱步,下令道:“征粮!”

  那么问题来了,征粮,征谁的粮?

  关中大户、封王、地方豪绅和贵族的粮!

  李世民便让底下群臣推荐一个人负责征粮之事,朝廷给起便宜行势之权,三月之内征十五万石粮食,用粮食赈灾和奖励地方打井和修渠。

  底下众官员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回应,大家都知晓此事是得罪人的苦差,去这些个大户乡绅贵族和封王府上征粮?

  李世民望着底下众臣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一个人吭声,气出不打一处来道:

  “你们一个个参议政事的重臣第一项职责不是举荐人吗?平日里各个高居庙堂,拿着朝廷的俸禄,满口忠孝仁义,怎么到了为朕解忧的时候一个个都不吭声啦?

  这话刺激的诸臣很难受,但都心里明白这种差事举荐谁就是害谁,会引来其疯狂的报复。

  此时岑文本上前一步开口道:“臣举荐一人担当此职。”

  李世民问他举荐谁,岑文本吐出两个字:“蜀王。”

  ……

  当天下午,散朝回府的岑文本就被李恪堵在了家门口,李恪一脸愤怒地问道:

  “岑文本,岑侍郎,你为何要推荐本王来干这个谁都不愿揽的差事?”

  岑文本一本正经地说道:“我是为国举贤,这事儿没有些胆魄的人是办不下来的,殿下英明果敢,是朝中最合适的人选!”

  “放屁,你当我不知道你那点小心思,没人愿意去接着差事,连举荐人都不敢,这是为何?你当本王傻子吗?”李恪骂道。

  “这倒是奇了,蜀王殿下您不是一直想寻一次出头的机会么,想压过魏王殿下和太子殿下吗?我这是成全你啊!”岑文本不愠不火地说道。

  “你少来,大唐立都长安十几载,功臣勋戚遍布关中,要征关中大户之粮,就根本绕不开这些封王贵族。

  如果本王行事谨慎只图自保,根本征不来几石粮食;如果动了真格,那就一定成为众矢之的。你真是把本王往火坑里推啊!”

  李恪斜着眼睛瞅着岑文本说道。

  岑文本冷冷地说道:“随殿下怎么想,在下中书侍郎,据实向皇上举才是我的职责。”

  这时一个下人过来对岑文本道:“老爷,魏王那边派人稍信,邀您午后去品茗论诗呢。”

  岑文本故意大声回道:“那我就直接去魏王府吧!”

  李恪闻言愈加愤怒,气愤地说道:“哼!投靠的真快啊,这又是一宗邀功的好事吧!”

  岑文本回过头来傲慢地说道:“投靠怎么了?邀功又如何?殿下既不是嫡出,又没有说什么真材实学,你凭什么在这里指手画脚?魏王的见识与谋略殿下你十年都赶不上,有这样的皇子才是社稷之福!”

  说罢,岑文本扭身登上马车扬长而去。

  李恪怔怔的站在门口,气的浑身发抖!

  身后的权万纪(李恪的老师)朝着远去的马车吐了口吐沫:

  “真是一个属狗的,见谁对其好就摇尾巴!殿下,犯不着对其生气,朝廷里那么多大臣,那么多皇子,凭什么让殿下干这种苦差事?跟陛下好好说说咱们不接不就完了!”

  李恪平复了下内心的愤怒,冷静的说道:“这差事我还真接下了!”

  “殿下,这可是飞蛾扑火啊!会得罪很多人的!”权万纪脸色一变,说道。

  “方才你都听见了,此人是如何羞辱本王的,我李恪虽然不是嫡出,学识谋略不如魏王,身份不如东宫,要是连这点胆色都没了,那本王就真的如他所言,一无是处了!”

  第二日,李恪就进宫向李世民请缨,将征粮打井修渠的事情揽到自己身上。

  李世民十分意外,本想着今日里李恪来哭闹推脱,反而主动请缨。

  “谁都知道这是得罪人的事儿,你还要出这个头?”李世民不解地问道。

  “正因为没人愿意去做,是他们考虑顾忌太多。我是父皇的儿子,就应该为父皇分忧解难!”李恪正色道。

  李世民久久的看着李恪,半天才说:“你可要想清楚了,这可能是你与那些权贵王公贵族的较量,那些被你征了粮的人只怕近十年都会跟你记着这笔账的!”

  李恪豪气干云地说道:“儿臣知晓的,如果真的出现这样一场较量,无论儿臣胜败都无缘无悔!”

  “好!这才是我李世民的儿子!哈哈哈……”李世民看着这个三儿子,大笑着说道。

  李恪领旨后告退,李世民望着他的背影,对身旁的王德说道:

  “别说,平日了这个三小子喜好舞刀弄棒的,跟着将士踢蹴鞠,整天不干正事。倒是在关键时候还真能敢作敢当,还真有当年朕的模样!”

  ……

  李恪上任后还真是雷厉风行,领着工部、户部和京兆尹的一干官员们一路走一路记录,沿线需求的粮食和地方乡绅、贵族的粮仓,背后的关系等。

  先跟那些乡绅贵族先礼后兵,动用李世民给他的权利和,将沿线的几个县的农民和劳工组织起来。

  先好好跟你谈,你不听,那好!

  我是皇子,三皇子蜀王!

  带着一群农民和劳工胡搅蛮缠,他那一根筋的横劲、楞劲,还真筹集了几万石粮食……

  却是李世民那里也雪花般的飞来了几百张奏折……

  承庆殿上,李世民望着厚厚的几摞奏折哭笑不得!

  这个恪儿……

  看都不看,就让王德抱去当柴火烧了!

  但是别人怕你蜀王李恪,鲁王李元昌却一点不虚,这个套路在李元昌身上根本行不通。

  无他,李元昌是李世民的亲弟弟,鲁王封地几千亩地,护卫家丁五千多。

  根本不鸟李恪带领的这些乌合之众,最后差点刀枪相对闹出人命。

  结果后来闹到李世民御前对峙……

  鲁王李元昌带头,近百名官员一同参劾李恪,朝堂之上几户一边倒的局面。

  李世民最后头疼,也没办法,明面上罢免了李恪的职务,平息了朝堂上的声音。

  私底下鲁王李元昌也做了让步,自己封地出了两万石粮食,解决了雍州关中平原去年的灾情!

  ……


  (https://www.xbiqugex.cc/book_90521/42872818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i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iqugex.cc